凝聚共識 務實面對核能

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核電運轉執照有效期間最長為四十年,因此繼核三一號機於去年七月廿七日停機後,占全台發電三%的核三二號機也預定依期於今年五月十七日停止運轉。這將是台灣國家能源轉型最關鍵的時間點。
十三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核管法」第六條修正案,賦予核電重啟運轉的法源,在四十年期滿後得申請換照繼續運轉最長廿年。然而,現實上核電廠無法只靠倉促修法就直接延役或立刻重啟;未經過實質的安全總體檢、再運轉的專業審查,並無法保證核能安全。
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是回應特定時代背景下民意對能源需求與安全的重視。一九七九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發生爐心熔毀意外,被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認定為第五級核能事故,引發全美反核浪潮。一九八六年,蘇聯在烏克蘭境內興建的車諾比核電廠爆炸,是當時第一起第七級的特大核災。
兩起核能事故給予世人提醒,擁有最先進核能技術的美俄也會發生人為疏失、設計缺陷與零組件故障等核安事故。因此,民進黨在創黨之初即將「反對新設核能發電機組,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限期關閉現有核電廠」列入黨綱,體現社會對安全與永續的期待。
從一九五四年蘇聯首座商用核電廠開始運轉,核電運用至今已歷七十年。根據「二○二四年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全球仍有四一七座核電機組持續運轉,並占國家總發電量大幅比例,包括美國十八點六%、韓國卅一點五%、法國六十五%。全球核能年發電量也成長達二六○二TWh,不過占全球總發電量比重下降至九點五%。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已達四六七○TWh,首次超越核電,這顯示世界正積極邁向低碳與永續;而減碳目標提高與用電持續成長的壓力下,核能仍然具有基載電力的價值與需要。
穩健推展綠電與再生能源之餘,如何妥善安排「能源過渡期」的選項,成為各國思考能源政策的核心。
日本福島核災後一度關閉所有核能機組,在經歷多年檢討與安全規範重建,逐步重啟十四座核電廠,約占六%全國發電量。在設計、技術與管理上,嚴格強化安全檢查、制定規範,以回應日本國民與產業的需要。
台灣面臨一樣的能源課題,且有幾個現實需求不容忽視:
其一,台電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報告指出,台灣於二○二四至二○二七年間,面臨新舊機組銜接的挑戰,夜間備用容量率可能低於十%,對供電穩定與安全構成一定壓力。
其二,在國際淨零碳排的潮流中,核電作為低碳能源,在各國被重新評估與採納。一來建置更新更有效能的核電廠,一來配合淨零永續需要能源轉型的必要過渡手段。
其三,企業在ESG壓力下,對綠電需求殷切,更將成為進入綠色供應鏈、綠色融資與綠色市場的基本門檻。蔡總統任內已大幅推進綠電布建,但進展仍難滿足產業需求,說明能源結構轉型尚需時間與空間來籌備。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昨日在中常會也表示一貫的立場: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方案和討論,並對未來先進的新核能技術抱持開放態度;但他也強調核能政策變更「必須要滿足『核安無虞』、『核廢有解』,以及『社會共識』三個重要的前提,才有繼續進行的可能。」
因此,在全球用電擴張、淨零轉型、地緣風險加劇與企業轉型種種挑戰之下,重新檢視核能的角色,並非背棄「非核家園」政策,或是再提「核能神話」;而是台灣社會必須凝聚共識、務實面對的現實需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