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男星紛靠「裝病耍詐」閃兵 政府還奢談全社會防衛韌性?

抖音又出事!15歲學生玩「筆電挑戰」搞到校園火災 官方出手了

4閃兵藝人逾36歲已除役!媒體人嘆「代價太划算」:用錢換自由

拋開政治 扛起淨零責任

核管法13日修正通過,賦予核電廠延役法源依據。本報資料照片
核管法13日修正通過,賦予核電廠延役法源依據。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十三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為核電廠延役解套。行政院發言人隨即表示,修法後尚無相關尚無相關細部規範,並無延役評估規畫。

國眾兩黨所提,現有核電廠延役,是「非核家園」的折衷方案,也是二○一八「以核養綠」公投的直接民意體現(近五百九十萬同意票,比賴總統當選票數多卅萬)。即便公投後刪除電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執政黨仍不願評估延役、堅定非核到底,以行政不作為,回應修法。七年後,情景依舊。

截至今年三月,政府已撥補台電三千億元,另有一千億追加預算待決。台電累積虧損仍超過四千七百億,負債逾二點五兆、負債比逼近九十四%,瀕臨破產邊緣。稍有理性、獨立思考的管理者,都會審慎評估所持資產,盡可能增加其價值,但民進黨不是;反而持續操弄非核議題、激化政黨惡鬥,試圖為大罷免加溫。

這種以短期政治利益為優先,將核能議題「淺層化、對立化、選舉化」的方式,無助於淨零、能源自主、國家安全,更將削弱專業決策,讓能源轉型陷入情緒對立與治理停滯,並將危及世代正義與民主制度的穩定。

本月初,賴總統鬆口「不排除新式核能」,被視為民進黨能源政策重大轉向;創黨元老洪奇昌也回應,重新檢視核能未背棄非核家園。核管法通過後,民進黨智庫副董事長、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更於昨天呼籲,現在行政單位已經有法律做後盾,不需要再「猶抱琵琶半遮面」。

外媒報導,川普正打算讓核能再次偉大,考慮批准「引領核能復興」行政命令,將美國的核電規模擴大四倍。川普顯然不是為了氣候,而是著眼其價格、效率與振興美國製造技術,大有與中國核工業較勁味道。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也多次表示美國能提供台灣核能協助。

在國際地緣政治考量下,核能從來就不是想要就能有的能源選項,它是深度結盟下的產物,堪認是友誼的象徵。過去台灣經濟發展海放中國,很大部分得益於美國核工業,無論是在設計、技術、法規與設備供應等各種層面。

興建中的「用過核子燃料乾式儲存場」,許可放置四十年。台電也早已完成「我國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技術可行性評估報告」,以一百萬年為標準(人類誕生不過卅萬年),認為西部離島、東部均存在體積足夠大的岩體,可供最終處置。

在台灣,核能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問題。各政黨如不願面對歷史,面對淨零能源轉型,扛起責任,為下一個世代台灣經濟奠基,仍以充滿政治算計的方式操作反核,終將食惡果。第一代台電人,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以技術專業、點亮台灣,典範在夙昔。

撇開政治,台電就不會是敗家子。

延伸閱讀

再度向立法院爭取 藍委提兩項條件換1000億元補貼遭台電拒絕

「核三廠不可能直接延役」 賴清德:使用新核能要符合3前提

若刪台電撥補…主計長:電價恐上漲 普發現金1萬不夠付

撥補台電千億條件 核三延役、不漲電價

相關新聞

閃兵連爆 速堵三大漏洞

繼藝人王大陸之後,檢警清查後發現涉及「閃兵」者,除了藝人陳大天、李銓,以及陳零九、大根、阿虎、威廉等,可能多達一百多人,...

別讓下一代在仇恨對立中長大

新北市板橋高中即將上任的校長劉淑芬,尚未報到便遭學生高掛布條抗議,內容包括「淑芬若獨裁,就滾出校園」等語,引發社會熱議。...

虐童致死修法 應思考增保安處分

引起社會關注的「剴剴案」,經國民法官合議庭審理後,對嫌犯姊妹分別求處無期徒刑、十八年有期徒刑。故有提案主張修正刑法,虐童...

拋開政治 扛起淨零責任

立法院十三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為核電廠延役解套。行政院發言人隨即表示,修法後尚無相關尚無相關...

凝聚共識 務實面對核能

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核電運轉執照有效期間最長為四十年,因此繼核三一號機於去年七月廿七日停機後,占全台發電三%的核...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近期外送平台併購案之討論響徹雲霄,連勞動部也「參一咖」。不過將勞動力提供給外送平台的並非只有近年興起非典型就業型態的外送員而已,一般被僱用的如工程師、行政人員應該也都算在內,但為何外界討論「勞動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