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否認「脫中入北」 美國是影武者?

近日,賴清德總統一反常態否認「脫中入北」,強調與對岸是比鄰而居且經貿關係密切,既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自然也包括大陸。換言之,賴在一個相當微妙的時間點,對陸方態度略有轉變。
自二月《外交事務》讓「棄台論」重回大眾視野,到五月《經濟學人》將相關議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國學者一篇「川普應該管管台灣」,暗示的或許就是白宮對賴近期行為多有不滿。究其原因,華盛頓現今不想讓台北激怒北京。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美國一共形成三種對台策略。其一,「保台論」:中美最終必有一戰,所以台灣是戰略要地。其二,「棄台論」:台灣重要性日趨減少,美國需重塑印太布局。其三,「維持論」:中美之間亦敵亦友,競爭與合作並存,所以中美關係依舊關鍵,但是也要審慎對待台美關係。
雖然「保台論」與「棄台論」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但幾十年來真正主導白宮對台政策的其實是「維持論」。更確切的說,「保台」與「棄台」已成為了以「維持論」為基點的「胡蘿蔔加大棒」戰術。亦即,台灣逾越了「維持論」邊界,就會出現「棄台」這個大棒,反之就是「保台」這根胡蘿蔔。
那麼,要如何鑑別這一邊界呢?答案就在「維持論」的兩個邏輯中。
第一,審慎處理台美關係,意指雙方關係維持,需要台灣體現出美方認可的經濟與安全價值(經濟上台灣為美國輸送利益,安全上台灣不為美國製造區域麻煩)。所以,筆者於三月十八日在民意論壇以〈賴清德豪賭,傷台灣價值〉為題撰文,提及台灣多年發展,已將這一價值具象化為穩定的供應鏈角色(尤其是半導體)。第二,中美關係既以華府為關鍵雙邊,意味著其為台美關係的上位邏輯,後者不能影響前者。
於是,上述要點使得賴清德激進「抗陸」,無疑是在挑戰美國的「維持論」路線。畢竟,地區局勢波譎雲詭,台灣做為全球穩定供應鏈角色自然動盪不安;一旦經濟與安全構築的價值不利於美國戰略,弱化的就是「維持論」中的台美關係。同時,「抗陸」並非美國主導,而是賴企圖綁架白宮,透過「下克上」的管道以台美關係影響中美關係,此招更是為「維持論」所不容。
如此來說,美國這位「影武者」難免不會施壓賴清德重回「維持論」;他突然否認「脫中入北」,恰恰就是回應白宮,卻又不太情願的寫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