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首度實彈射擊!海馬士火箭系統兩度訊號異常 順利排除完成任務

美中瑞士會談達成降關稅協議 華爾街日報整理「5大重點」

憲訴法爭議 大法官蔡宗珍驚訝立法院代表說出「無異議等於棄權」

賴否認「脫中入北」 美國是影武者?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起關稅戰,除了中國大陸以外,各國/區都在觀望或是選擇與美國協商,民進黨政府則喊出「脫中入北」,近日賴清德總統澄清「脫中入北」是學者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提出的策略觀點。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起關稅戰,除了中國大陸以外,各國/區都在觀望或是選擇與美國協商,民進黨政府則喊出「脫中入北」,近日賴清德總統澄清「脫中入北」是學者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提出的策略觀點。美聯社

近日,賴清德總統一反常態否認「脫中入北」,強調與對岸是比鄰而居且經貿關係密切,既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自然也包括大陸。換言之,賴在一個相當微妙的時間點,對陸方態度略有轉變。

自二月《外交事務》讓「棄台論」重回大眾視野,到五月《經濟學人》將相關議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國學者一篇「川普應該管管台灣」,暗示的或許就是白宮對賴近期行為多有不滿。究其原因,華盛頓現今不想讓台北激怒北京。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美國一共形成三種對台策略。其一,「保台論」:中美最終必有一戰,所以台灣是戰略要地。其二,「棄台論」:台灣重要性日趨減少,美國需重塑印太布局。其三,「維持論」:中美之間亦敵亦友,競爭與合作並存,所以中美關係依舊關鍵,但是也要審慎對待台美關係

雖然「保台論」與「棄台論」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但幾十年來真正主導白宮對台政策的其實是「維持論」。更確切的說,「保台」與「棄台」已成為了以「維持論」為基點的「胡蘿蔔加大棒」戰術。亦即,台灣逾越了「維持論」邊界,就會出現「棄台」這個大棒,反之就是「保台」這根胡蘿蔔。

那麼,要如何鑑別這一邊界呢?答案就在「維持論」的兩個邏輯中。

第一,審慎處理台美關係,意指雙方關係維持,需要台灣體現出美方認可的經濟與安全價值(經濟上台灣為美國輸送利益,安全上台灣不為美國製造區域麻煩)。所以,筆者於三月十八日在民意論壇以〈賴清德豪賭,傷台灣價值〉為題撰文,提及台灣多年發展,已將這一價值具象化為穩定的供應鏈角色(尤其是半導體)。第二,中美關係既以華府為關鍵雙邊,意味著其為台美關係的上位邏輯,後者不能影響前者。

於是,上述要點使得賴清德激進「抗陸」,無疑是在挑戰美國的「維持論」路線。畢竟,地區局勢波譎雲詭,台灣做為全球穩定供應鏈角色自然動盪不安;一旦經濟與安全構築的價值不利於美國戰略,弱化的就是「維持論」中的台美關係。同時,「抗陸」並非美國主導,而是賴企圖綁架白宮,透過「下克上」的管道以台美關係影響中美關係,此招更是為「維持論」所不容。

如此來說,美國這位「影武者」難免不會施壓賴清德重回「維持論」;他突然否認「脫中入北」,恰恰就是回應白宮,卻又不太情願的寫照。

台美關係 美國

延伸閱讀

賴清德、馬英九、蔣萬安同台慈濟浴佛會 領萬眾法雨中祈福

國情介紹不見「漢人」 謝龍介批:賴清德如此嚮往大和民族?

新聞觀察站/紀念二戰80年 兩岸領導人史觀對撞

許宇甄:是否對新增國定假提覆議 卓榮泰應出面講清楚

相關新聞

大屋頂下/【不願統一與主張台獨是兩回事(下)】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

(續昨日)再談蔣萬安。他說:「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是民進黨與共產黨!」

尊重國會自律 憲法法庭切勿淪為政治角力工具

「憲法訴訟法釋憲說明會」今日登場,該案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聲請,主張修法程序「違憲」,請求暫時處分並凍結新法施行。然而,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關於「要飯說」的正解

身兼嘻哈歌手及民進黨立委助理楊舒雅的「合法要飯說」引起網路社會的炎上,凸顯了某些藝術創作者已習於接受政府補助,怯於面對市...

從印巴空戰看解放軍實力

近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空戰,此為俄烏戰後國際上重大的軍事衝突。雙方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交鋒,但都動員了先進的空中...

賴否認「脫中入北」 美國是影武者?

近日,賴清德總統一反常態否認「脫中入北」,強調與對岸是比鄰而居且經貿關係密切,既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自然也包括大陸...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近期外送平台併購案之討論響徹雲霄,連勞動部也「參一咖」。不過將勞動力提供給外送平台的並非只有近年興起非典型就業型態的外送員而已,一般被僱用的如工程師、行政人員應該也都算在內,但為何外界討論「勞動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