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巴空戰看解放軍實力

近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空戰,此為俄烏戰後國際上重大的軍事衝突。雙方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交鋒,但都動員了先進的空中與防空系統,進行了一系列的空中交鋒。若二○二二年的俄烏之戰對軍事所帶來的影響,可以與九○年代的波斯灣戰爭比擬,這場印巴空戰帶來的震撼,便等同一九九九年的科索沃戰爭,其中許多的細節更會影響當代戰略研究。
首先是戰略觀察。由目前的消息來看,巴基斯坦掌握國際輿論戰的節奏,不斷透過各種媒體與影音來宣傳巴軍的殲—10C成功擊落印度飆風戰機。印度方面雖然在「辛杜爾行動」中,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多個恐怖分子目標進行飛彈空襲、也具有成效,在宣傳上卻處於被動的狀態。令原先具有的反恐制高點完全被空戰結果掩蓋。這也凸顯在未來戰爭中,如何運用宣傳將是一大關鍵,這也是中共積極發展認知戰的原因。
其次是作戰分析。媒體目前多表示印度戰機遭受較大的空中損失,但這不是戰機單機的問題,而是象徵空中戰鬥已從單機與飛官的對抗,進步到戰機、地面防空系統、空中預警與空中管制數據傳輸。在此次空戰中,印軍固然在作戰制定上過於輕敵,未能先對巴國防空系統進行破壞,且忽略巴國從中國取得的技術,可能已成功整合介接防空飛彈系統、空中預警機與戰機飛彈的數據,並透過電戰干擾讓印度在失去制電磁權的情況下,透過空域的伏擊,讓印軍即便在自家領空也處於先天的不利,這些可能都與歷次「中巴雄鷹演習」經驗有直接關係。這也說明在未來空戰中,除了飛行員的素質之外,系統整合的聯合作戰會更為重要。
解放軍過往經常以「研發一代、使用一代、外銷一代」為科技等級的分野。此次印巴空戰結果固然尚在各說各話的階段,但印度已改用地對地飛彈與無人機做為攻擊巴軍機場的主力,明顯是忌憚巴軍的防空網。雖然在美國積極介入下,十日晚間雙方達成停火協議,但數小時後又恢復砲擊與無人機攻擊,顯見印巴戰火雖在美國干預與雙方克制之下,不致發生核武大戰或類似俄烏戰場的規模,但無人載具、網路攻擊及零星的低強度衝突應還會持續,這是否會對未來南亞地緣戰略與美國印太戰略造成影響,值得關注。
至於解放軍實力的觀察方面,近期解放軍研究多缺乏一手資料,特別是北京當前對於軍武相關訊息的管控日益嚴格,這都讓研究產生極大的限制。
雖說如此,但在解放軍積極向外拓展軍事交流之時,卻又可從中窺看解放軍的實力;特別是使用中國製裝備的國家,如近日的中國與埃及「文明之鷹─二○二五」演習中,便可窺看解放軍空軍的實力。巴基斯坦空軍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更可做為觀察解放軍體系作戰與系統整合之標的。而印軍取得的霹靂─15飛彈殘骸,更是各國窺看中國軍工水準的機會。這次空戰,對國際上的解放軍研究社群而言是一場新的刺激,解放軍研究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