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彥判無罪檢方證據不足?法界:有5成嫌疑即可起訴

陳宗彥被判無罪,法界人士認為,檢方偵辦貪汙案,有5成犯罪嫌疑就可以起訴,本案上訴後,是否仍無罪也不一定。本報資料照片
陳宗彥被判無罪,法界人士認為,檢方偵辦貪汙案,有5成犯罪嫌疑就可以起訴,本案上訴後,是否仍無罪也不一定。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被控擔任台南市新聞處長及民政局長期間,因業者請託視聽歌唱場所變更使用工程案及關說警職人員平調案,接受性招待2次遭訴,但法院判無罪;法界人士認為,檢方偵辦貪汙案,有5成犯罪嫌疑就可以起訴,本案上訴後,是否仍無罪也不一定。

台南地院合議庭說,陳宗彥否認犯行,連家樑、王孝瑋兩名業者也否認提供性服務外,均無法確定監聽譯文所謂「陳董」即為陳宗彥。其他監聽譯文也曾出現陳向王提及他的4位朋友中,有一位也稱呼為「陳董」內容,難以確認譯文中具有一般敬稱性質的「陳董」即是陳宗彥。

曾任高雄、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以及台東、新北、法務部檢察司主任檢察官的律師連思藩指出,一般檢方偵辦貪汙案,其實有5成犯罪嫌疑算達到起訴門檻,就可以起訴,至於證據是否能夠讓達到法官有罪確信,就不一定;也許一審無罪,或許上訴後又不一樣。

連思藩認為,就本案來看,算是有起訴的證據,但本案如果只有提出監聽譯文,檢方並無法證明陳宗彥跟業者有對價關係,陳跟業者都否認「陳董」就是陳宗彥;那就會讓法院存疑,第一,「陳董」到底是誰?第二,陳宗彥究竟有沒有接受性招待?

就目前法院提供的判決理由來看,檢方提出的證據不充分,監聽譯文只是間接證據,間接證據必須有人證可以核對,首先檢方並沒有證明「陳董」就是陳宗彥;即使從監聽譯文中,陳宗彥看起來有去酒店消費,這也只構成行政責任問題,並不構成違法,檢方也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陳確實有接受性招待。

德益法律事務所所長、執業20多年的資深律師黃仕翰指出,依據現有法院提供資料,他不認為證據不足,檢方起訴合理,或許上訴後,另一組法官來判就會翻盤;但是也不能說法院判決不合理,否則今天業者若說的是「賴董」,更指認「賴董」就是賴清德總統,不能排除業者是在鬼扯。

黃仕翰表示,就因為貪汙是重罪,法院要判有罪,在證據審酌上會更加嚴謹,即使有監聽譯文、業者指認,都不一定判有罪,何況本案是連業者都沒有指認;檢方後續上訴,應會在人證、物證上再補強證據。

依據法院說明無罪理由,「監聽譯文雖顯示陳宗彥於2012年12月26日晚間22時59分之後,與王孝瑋有疑似電話聯絡偕女出場的內容」,這裡可以看出陳宗彥疑似有前往酒店,並帶小姐出場的情況,但檢方後續無法證明有性招待。

黃仕翰說明,監聽譯文並不是直接證據,因此,即使陳宗彥有去酒店消費,只要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陳接受性招待,就不構成不違背職務收賄罪。

性招待 證據 陳宗彥

延伸閱讀

「小芸有空嗎」監聽譯文成孤證?陳宗彥判無罪 2律師解析法院新聞稿

陳宗彥接受性招待無罪 王鴻薇:證明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陳宗彥被控接受性招待判無罪 謝龍介請賴總統大膽啟用

踢爆陳宗彥涉貪卻判無罪 陳琬惠諷:賴清德的愛將「真夠力」

相關新聞

三度脫身 陳宗彥性招待案一審無罪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被控任職台南市府期間接受酒店業者關說,收受性招待二次,被台南地檢署依貪汙等罪嫌起訴並建議從重量刑,台南地方法院昨宣判,合議庭認為無法確認監聽譯文中的「陳董」是陳宗彥,判陳無罪。

酒店業者有罪 陳宗彥無罪判決惹議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被控任職台南市政府期間,接受兩次性招待喝花酒,利用職務之便接受業者關說,但法官認為無法確認監聽譯文內...

「涉接受性招待都沒事」 藍委:再次證明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被控任職台南市政府期間接受性招待,昨獲判無罪,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批評,民進黨政府再次證明「法...

「除非官司全身而退」 地方認陳宗彥很難東山再起

陳宗彥兩年前內閣改組接任行政院發言人,隨即捲入接受性招待疑雲,任職僅十八天就辭職,沉寂至今,幾無公開露面,僅在臉書貼文透...

命運大不同…也是性招待 南市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判6年5月

陳宗彥疑接受性招待案一審獲判無罪,是近年官員「染黃」案少見獲宣告無罪,台南市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要求廠商性招待等,遭判六年五個月去年定讞;營建署前組長張之明等人喝花酒被起訴後,監察院去年底通過彈劾。

法界人士看陳宗彥案 「監聽譯文只是間接證據」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被控接受性招待,台南地院昨判無罪。法界人士指出,檢方偵辦貪汙案,有五成犯罪嫌疑就可起訴,本案上訴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