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捷藍線啟動!盧秀燕蔣萬安同台「姊姊做事弟弟幫忙」

外媒爆iPhone 17 Air超薄設計「完整優缺點」 網友愣喊:蛤?

氣象署證實國家級警報出錯 震央誤判「台東變嘉義」原因曝

白忙...朱國榮、鍾文智、徐少東「連3逃」 最高檢將訂保全羈押制

針對重大案件被告棄保潛逃 ,最高檢察署昨與台灣高檢署開會研商,就最高法院審理中案件有強制處分必要而由第二審法院裁定時,盡量由二審原蒞庭檢察官處理,最高檢察署建議修正刑事訴訟法增訂「保全羈押」制度,作為防逃的有效辦法。

最高檢說,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等人判重刑卻保有自由,最終發生逃亡結果,司法白忙一場令人遺憾,因此強烈建請主管機關正視問題,否則「抓放曹」、「走過場」一再重演,將嚴重影響司法威信。

最高檢表示,重大刑案高院宣判後,依「台灣高等法院審結刑事重大、社會矚目案件即時通知台灣高等檢察署啟動防逃機制作業要點」規定,相關案件於分案時,應在卷面註記被告身分及「於辯論終結或宣判後,均請即時通知高檢」字樣;承辦書記官應於辯論終結後將宣判日期,及於宣判後將判決主文,即時以書面通知台灣高等檢察署。

此外,重大刑事案件判決確定後,高檢署即依法務部「防範刑事判決確定案件受刑人逃匿聯繫作業要點」啟動防逃機制 ,若案件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確定者,依法務部頒「防範刑事判決確定案件受刑人逃匿聯繫作業要點」規定,由高等檢察署以上各級檢察署及其檢察分署於接獲法院通知特定刑事案件的宣判結果後,轉知該案指揮執行之檢察署。

承辦檢察官認有確保執行必要時,得指揮司法警察機關派員對特定刑事案件受刑人,就無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的行為或生活情形,進行必要的觀察及動態掌握,並隨時向檢察官報告觀察及動態掌握情形。

最高檢說,依刑事訴訟法規定,案件在第三審上訴中時,有關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或羈押等相關處分,由第二審法院裁定,所以針對重大、社會矚目案件,為使檢察官得適時提供妥切的強制處分,儘量由二審檢察署原蒞庭檢察官持續處理。

最高檢說,依實務情形,在檢察官受通知時,判重刑的被告多早已失去蹤跡,縱然通知實際成效也有限。

最高檢說,依美國、日本、德國立法例,被告經事實審法院判有罪,就以羈押為原則,例外才是交保,不過, 我國卻是被告縱經判處重刑,仍保有行動自由,進而利用機會逃亡,尤其當刑度愈重時逃亡動機愈高,以致司法警察疲於奔命逮人。

最高檢表示,法務部2016年即參考多數專家、學者意見,認應修正刑事訴訟法增訂「保全羈押」制度,明定宣判時被告有到庭義務、經判處一定刑期例如5年以上時,法院應當庭審酌是否羈押,至於個案確無羈押必要者,則輔以科技設備監控,才是合理的法制設計。

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圖/最高檢察署提供
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圖/最高檢察署提供
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圖/最高檢察署提供
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圖/最高檢察署提供
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圖/最高檢察署提供
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圖/最高檢察署提供

刑事訴訟 司法 檢察官

延伸閱讀

立院三讀!棄保潛逃最重關3年 不法關說可關5年罰50萬

徐少東判12年疑脫逃?最高檢:應請實施科技監控

駁最高檢 吳宗憲:沒檢察官指揮卻用大案規模辦微罪?

辦藍不辦綠?立委控檢察總長視訊要求嚴辦 最高檢回應了

相關新聞

白忙...朱國榮、鍾文智、徐少東「連3逃」 最高檢將訂保全羈押制

針對重大案件被告棄保潛逃 ,最高檢察署昨與台灣高檢署開會研商,就最高法院審理中案件有強制處分必要而由第二審法院裁定時,盡...

苗栗縣議長之子涉強押討債被聲押 李文斌:兒子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苗栗縣議會議長李文斌之子疑因賭債糾紛,12日涉嫌強押被害人談判,檢察官今天凌晨依涉嫌重大,及串證、湮滅證據之虞,向法院聲...

台美司法互助首例!抓跨境詐團 檢察官赴美國就訊證人

台灣、美國聯手查獲跨境詐騙集團,抓到台灣廖姓女幹部從事電信感情詐騙,不法所得破億元還扣到1支3000多萬元的Richar...

國泰航空工會理事長私宅自肥當職工會館 還花公款千萬裝潢、購車

國泰航空台灣分公司產業工會理事長任睦杉擔任職工福委會主委時,被控未徵詢國泰航空員工意見或討論備選方案,隱瞞自己購買淡水毛...

藝人涉逃兵案延燒 揭常見手法:脫水減重、綁鐵片增重

藝人王大陸涉嫌以百萬賄賂醫師開立不實診斷、規避兵役,引爆演藝圈逃兵風暴,檢警14日清晨兵分多路拘提11人,包括藝人陳大天...

新北男酒駕累犯5次 慘遭重罰禁駕12年

酒駕累犯將被公布姓名,新北市交通事件裁決處今天公布第69次酒駕及拒測累犯名單,共計45人,其中30多歲男子林仁傑,自2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