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強迫英檢?打亂學校行事曆 教師團體籲暫緩強制抽測

棒球/王建民親自指導帛琉棒球隊 前大聯盟投手還為全隊簽名

持有2845部未成年性影像...黃子佼沒出席 委由律師和5被害人成立調解

【路樹與它們的產地】種樹的人:談種樹的二三事

萬景藝苑在水池邊規劃了一片蘭嶼羅漢松公園,悠靜而充滿禪意。
萬景藝苑在水池邊規劃了一片蘭嶼羅漢松公園,悠靜而充滿禪意。

文字 林玠芷、郭正偉/攝影 薛穎琦

彰化縣早年多生產果樹,後來成為臺灣花卉、苗圃重鎮,其中又以永靖鄉、田尾鄉、北斗鎮、溪州鄉為核心區域。採訪這日氣溫還帶著晚冬的寒冷,從臺北南下至彰化,首先到訪溪州重要景點,「萬景藝苑」。占地約五公頃,原為董事長陳蒼興收容各地廢棄老樹而創立之園區,歷經面積擴大與增加建設,於二○一四年開放大眾參觀,是臺灣知名日式造景中心,並成立台灣樹木種源保育基金會,提倡植物文化發展。

鍾年鈞帶了兩位種樹專家與我們同行參觀,一位是一九五一年生的張裕棠,種樹資歷近五十年,另一位是一九八○年生的李冠賢,種樹資歷約二十多年,作伴為鄉友導覽受到良好照顧的植栽,是什麼模樣。

身為種樹的人,幾支鏟子是一定要的。
身為種樹的人,幾支鏟子是一定要的。

懂樹的人與種樹的人

一九四八年生的鍾年鈞,是苗栗頭份人,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退休,研究植物超過五十年,曾發現數種未命名植物,以其姓氏定名,如「鍾氏秋海棠」。問起多年熱情何來,他笑答都是興趣,「從小在農村長大,接觸的都是植物啊。」鍾年鈞與張裕棠認識十年,初因田尾苗圃業者引介,後來彼此都在基金會擔任董事。

彰化永靖人的張裕棠,在田尾經營「大震興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從園藝設計、施工到維護皆能施作,說到開始做園藝的契機,他也回答是興趣,「我老家是古典大宅院,院子裡的樹木植物都是我照顧,管理得很漂亮,才自己創業做這行。」據說業界稱他「樹神」,因為從他這邊出去的路樹或景觀用樹,每棵生長狀態都非常好,幾乎全員皆能存活,五年前慢慢把公司交給兒子接手,準備退休。而張裕棠和李冠賢結緣是從向李冠賢祖父買樹開始。

高大、錯落有致的黑板樹。
高大、錯落有致的黑板樹。

李冠賢家在彰化田尾,三代皆從事園藝業,祖父種樹,父親種樹之餘開始接案,如行道樹施工。到了李冠賢這代,連前端設計都一條龍全包,管理「李將園藝有限公司」。他從小在苗圃間長大,念的是中興大學園藝系,此前高中大考失利,重考那年被父親帶去鄉下做行道樹工程,「我還記得種的是茄苳、樟樹和臺灣欒樹,那次真的滿累的,讓我決定要好好考大學!」一畢業就到英國學室內設計,回臺灣後便自然而然地接下家族事業。

鍾年鈞堪稱行走的植物百科,有問必答。
鍾年鈞堪稱行走的植物百科,有問必答。

張裕棠種樹無數,光是曾配合種植的路樹就超過二十多種,全員欣欣向榮。
張裕棠種樹無數,光是曾配合種植的路樹就超過二十多種,全員欣欣向榮。

李冠賢與兩位前輩相見甚歡,彼此交換許多樹木養護祕訣。
李冠賢與兩位前輩相見甚歡,彼此交換許多樹木養護祕訣。

萬景藝苑裡面除了有各式植栽,還有經典的日式風格造景。
萬景藝苑裡面除了有各式植栽,還有經典的日式風格造景。

還未成為路樹前的樣子

萬景藝苑內種滿各式修整得生意盎然的盆栽與樹,鍾年鈞信手捻來指向一棵巨木:「這棵是桃花心木,過往有一段時間很常見,是很好的木材,特性是落葉期只有三、四天很快掉光,如果種植狀態好,成長速度很快,像這棵大小,應該有五、六十年了。」

張裕棠指著另一棵樹說出內行人才懂的門道:「這棵是竹柏,也是很好的原生樹種,適合種植臺中以北地區,葉子背面不能晒太陽,容易水分流失,若是要移植,要注意倒放後盡快直立。」

隨後我們經過了許多常見路樹品種與別緻植栽,如白樹仔、大葉山欖、蘭嶼羅漢松、九重葛、海南黃花梨、黑板樹、小葉欖仁等,三人對著滿園的樹有說不完的養樹經與讚美。每棵樹保持不同間隔,讓大樹的根能從地面浮起,維持水分同時透氣。

而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樹,一開始是如何種成的呢?李冠賢表示:「多是我們這些苗圃種的,但不是從種子開始種,為了方便管理,會跟種苗商購入已經成長到中型或大型的種苗,帶回苗圃換成大盆,或者直接地培種植成樹,每棵樹的大小、狀況會因為樹性、日照、環境、照顧程度有差異。有些樹雖然種得起來,但是環境不適合的話,就會長很慢,種得好的樹比較不容易有蟲害或生病。最後,依據不同單位需求,售出符合規格需求的樹種,或者合作進行移植工程。」

竹柏是臺灣原生種植物,耐陰,但也適合日照環境。
竹柏是臺灣原生種植物,耐陰,但也適合日照環境。

桃花心木是過往常見路樹,種子有翅膀,果實成熟後會從樹上轉圈飄落。
桃花心木是過往常見路樹,種子有翅膀,果實成熟後會從樹上轉圈飄落。

種樹的路上需要持續升級

關於種樹的祕訣,李冠賢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適地適種」,合宜的環境種植合適的植物,是植物好好生長的基礎。他帶我們來到同時經營「將園庭園咖啡」咖啡廳的苗圃,約一公頃,植滿真柏、五葉松、倒卵葉楠和樟樹等景觀樹。

另有其他苗圃約六至七公頃,種植不同樹種,最老的樹年紀約在百年,從爺爺時代留下至今,「每年冬天我們就整理苗圃,春天開始種新苗,因為那時候氣溫剛好,葉子不會蒸散太多水分。平常會依據樹種進行水分補充、施肥還有修剪,尤其颱風之前我們會大修,避免損傷。」同時每月巡檢樹木狀況,如有問題,便會求助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

蘭嶼羅漢松是受歡迎的造景植物。
蘭嶼羅漢松是受歡迎的造景植物。

他常到不同地方觀察樹木,遇到漂亮的樹便會找到樹主購買,但偶爾也很驚險,「有幾次我們挖到一半警察就來了,說那是國有地,這時候才知道自己被騙,就趕快跟警察解釋然後把現場恢復原狀這樣。」

同時也會考察新的園藝技術,最有印象的是日本對樹木的照顧與修剪技術,「他們會出動兩、三個人仔細修剪、維護一棵樹,反覆確認修整後的狀態。為了讓樹好好生長,還會掀起整個人行道進行換土,完成後再鋪蓋回去,這種照顧樹木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借鏡。」

話匣子一開,李冠賢提及他曾做過一個「很理想」的大型案子,為什麼說理想呢?「因為這個案子願意大面積換土且後續有維護的打算。種樹土壤空間安排也很重要,種好之後的修剪照顧更不能忽視。當時的需求是希望樹能夠常開花,多方溝通確認後,種了紅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櫸木和小花紫薇等。」他補述:「像櫸木特性容易成林,行人在底下散步就會有放鬆感,很適合城市種植。」

若想觀察更多樹種,李冠賢建議可以到張裕棠那邊走走,我們遂前往第三站,樹神的苗圃。

把樹種好是長遠的事

方走入大震興,便與門口的高大樹木相照面,張裕棠說那是他種了四十五年左右的臺灣梭羅木,「就是四十多年了都沒賣掉哈!」他充滿笑意,領我們觀賞整園四公頃半的珍寶。

苗圃裡除了他種的樹,也有些是這些年從外面買的,看見兩邊修剪成不同形狀的蘭嶼羅漢松,他想起好笑的故事:「有一次我在路邊看到兩棵很漂亮的蘭嶼羅漢松,去了很多次才終於遇到主人,是一對夫妻,他們就推託說那是他們家的風水樹,不賣,但如果我一定要買,他們願意賣五千萬。」說起來居然像喝水一樣自然,嚇得我追問那買了嗎?「哪可能!」

往內走去樹種更多元,真柏、羅庚梅、黃連木、賽赤楠、細葉蚊母、臺灣赤楠、枯里珍、臺東莢蒾、白樹仔、呂宋毛蕊木等,每棵樹都被善待得漂亮又精神,張裕棠一邊介紹:「這是福木,都用來做防火林的。那個大葉蚊母樹,宜蘭很多。春不老的果實幼鳥愛吃,白頭翁很喜歡。這是鍾博士喜歡的臺灣黃楊木,長得比較慢。」隨行的鍾年鈞隨手折下一小截樹枝,去掉樹皮,跟我們介紹臺灣黃楊木優點是不論木材大小都能用,不易龜裂腐壞。

鍾年鈞喜愛臺灣黃楊木,車上常放著一截長了三十幾年的枝幹,方便展示。
鍾年鈞喜愛臺灣黃楊木,車上常放著一截長了三十幾年的枝幹,方便展示。

種樹難免會遇到狀況,不是生病就是蟲害,經驗老道的張裕棠表示,褐根病最無解,「只要遇到,樹木基本上就不行了,而且那一區可能都會被傳染,土壤需要消毒。如果有無法處理的狀況,我們會找樹木醫生協助。」

張裕棠說路上只要有樹形漂亮的,或者沒看過的樹種,他都會忍不住駐足觀望,「像臺北二二八公園、臺中公園、虎尾糖廠的樹狀態都滿不錯。臺中臺灣大道附近日料店的茄苳很漂亮,對水土保持有很好的效果,嘉義七賢路的樹也滿好。」一旁的鍾年鈞即時補充,花蓮港種的瓊瑤海棠也好看,兩人言談間滿是對樹的觀察與喜愛。

陪伴張裕棠四十多年的臺灣梭羅木。
陪伴張裕棠四十多年的臺灣梭羅木。

修剪後不要的枝葉會集中做成堆肥。
修剪後不要的枝葉會集中做成堆肥。

樹木移植前須事先修剪、斷根處理,於清晨車輛較少時移動,運送途中需放慢速度,避免水分蒸散。
樹木移植前須事先修剪、斷根處理,於清晨車輛較少時移動,運送途中需放慢速度,避免水分蒸散。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賠1萬喬不攏!法國限量機車違停施工區遭路樹壓毀 竹市府協調

回響/澤珍珠菜發現地被拔光 基市府將規畫苗圃保育區

自由車/96聯賽30日揭幕 天母繞圈賽頂尖好手齊聚

自由車環台賽/18歲才練車 中華隊素人車手飆出單站最佳

相關新聞

【家居植日生】一起蜂旅館:城市角落生物大發現

「這個可以特別看一下,應該是藍泥蜂蓋的。」「城市方舟工作室」的成員王庭碩引導我們觀察蜂旅館洞口,常見棕黃土質封門,卻有幾個門呈石灰質感的白,感覺有特別「油漆裝潢」。「這種蜂會採集壁虎大便上面,那顆白白的物質,拿來封住洞口。」成員之一的扶尚睿進一步解釋:「撥開白色層後,還是會看到一般的封口門,等於有兩道門。」觀察的事件雖小,卻因緣際會成為公館國小學生參加科展的題目,得出這道白門有較好防水功能的結論。

【家居植日生】一起蜂旅館:城市角落生物大發現

「這個可以特別看一下,應該是藍泥蜂蓋的。」「城市方舟工作室」的成員王庭碩引導我們觀察蜂旅館洞口,常見棕黃土質封門,卻有幾個門呈石灰質感的白,感覺有特別「油漆裝潢」。「這種蜂會採集壁虎大便上面,那顆白白的物質,拿來封住洞口。」成員之一的扶尚睿進一步解釋:「撥開白色層後,還是會看到一般的封口門,等於有兩道門。」觀察的事件雖小,卻因緣際會成為公館國小學生參加科展的題目,得出這道白門有較好防水功能的結論。

【家居植日生】一起生態瓶:方圓動靜中 微觀生命流轉

透明可視、具體而微的「生態瓶」(Terrarium)是將植物養在環境相對封閉的玻璃瓶內,打造自成生態循環的空間,像迷你植物園。一般分成密閉式與開放式,介質除了砂石與土,還有營養果凍等不同選擇;前身為十九世紀發明的華德箱(Wardian case)─將各地珍稀植物裝入玻璃瓶中,經過漫長運送過程也能存活。而苔蘚,則經常扮演瓶內生態的重要角色,由於水分在密閉的瓶身中循環,比起一般小盆栽,在照顧上較為簡易,近年正成為人們妝點辦公室或是居家空間的熱門品項,「苔蘚達人」謝資景便是在這十年,透過臉書的資訊分享,以及開班授課,逐漸被認識。

【路樹與它們的產地】種樹的人:談種樹的二三事

城市生活總是匆忙,偶爾精神耗盡被迫停下腳步,才驀然察覺綠意圍繞,路樹、公園、廟前老樹⋯⋯原來一直被樹群無聲陪伴著。旺盛的綠,總能消解高壓緊繃的日常,成為溫柔的療癒擁抱。那麼美好。卻也讓人不禁好奇這些路樹究竟來自何處、有何身世?「行道樹或景觀植栽,通常來自各地方種苗場,樹木照顧到一定程度,再運送至需求單位種植。」「台灣樹木種源保育基金會」常務董事兼執行長鍾年鈞愛植物成痴,耐心為我們說明行道樹在島內遷移的費工過程,不夠,更身兼起「生態導遊」,熱情邀請我們走入產地,看看這些路樹的故鄉風景,以及種樹的人有著哪些故事。當然要去!

【路樹與它們的產地】護樹的人:健康綠意的城市 才能療癒人心

有沒有那麼一棵樹,是希望身為臺灣人一定要認識的?「阿里山上那株超過一百二十歲的染井吉野櫻。」長期投身樹木救治、保護工作的「樹木醫」詹鳳春滿是珍惜的說,這棵樹是全臺灣最老的櫻花樹,見證了阿里山歷史、文化發展。「從故鄉東京抵達臺灣阿里山,耗費數十年終於適應高山氣候。曾面臨枯死危機,但熬過重症,奇蹟似的復活。」是難能可貴,入境隨俗的阿里山櫻花姑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