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樹與它們的產地】護樹的人:健康綠意的城市 才能療癒人心

文字 陳品嘉、郭正偉/攝影 白騏瑋/照片提供 詹鳳春
「欣賞綠意,其實就是感受四季變化。我最喜歡新綠、新芽的誕生,有種春天的氣息。」春日正開始幾天,儘管還低寒、微雨,扎著俐落馬尾的詹鳳春,帶著我們到臺北富邦美術館附近、她喜歡的綠地間漫步。透過她的指點,這才注意到,烏雲天空下的陰灰高樓間,其實路樹已各自靜靜準備迎來一季新芽。「許多常綠樹進入春天後,陸續發枝枒更新再生。樹木隨著氣候的變化,生理的順應轉換,生生不息。」
自小就喜歡觀察樹葉形狀、樹皮紋理,對植物生態充滿興趣的詹鳳春,進入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植物學研究室」專攻樹木生理學,獲取農學碩士,後續進一步取得東京大學工學院「都市工學環境設計學」博士。而影響她最重大的,當屬考取合格率僅百分之二十的日本樹木醫證照,不僅考試條件嚴苛,過程也歷經父親過世的傷痛打擊,讓她一度消沉;鼓勵她的,是媽媽那句安慰:妳就盡力而為。而今,她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樹木醫。
路邊老樹見證文化演進
詹鳳春將這份專注關懷、照顧植物的心意帶回臺灣,專門研究都市樹木的健康狀況,致力改善城市綠化措施,並推動更友善的植樹與養護,投入樹木救治與保護的工作。身為護樹專家的她,有自己一套欣賞城市綠意的方式──那些坐落於熙來攘往街道、仍然屹立不搖的老樹,其實都蘊藏歷經時代變遷的外顯之美,以及沉澱於內裡的文化故事。歷史悠久的學校、寺廟,或是老社區的街道旁,往往佇立著存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樹,見證城市與生態細細變遷,超乎金錢可衡量的價值。
說起自己愛樹極深這件事,詹鳳春眼裡有愉悅的光,「樹木無私。樹是公益的利他主義者。我所得到最大的回饋,就是看著它們健全生長、盛開,療癒著每個人。」參與救治阿里山那棵簇葉病重症的染井吉野櫻時,詹鳳春在多次各項評估後,判斷決定伐除重症樹體,引導二代木。儘管面對多方反對聲浪,她內心還是深信老櫻樹的二代傳承。「隔年,母體上的二代木發芽並綻放了三朵小櫻花。儘管曾經受各方譴責,但看到二代木奇蹟綻放,我內心感動不已!」
樹木醫看顧路樹安危
臺灣都市地景中,行道樹、公園綠地是大眾日常可及,用以平衡、抒發身心理壓力、維護健康的綠意。然而,這些樹木如何被選擇、種植與照護,卻往往忽略關懷。詹鳳春說,樹木擁有生命,不僅提供涼爽的遮蔭,更在城市中默默固碳、涵養生態,是與我們共存城市環境的夥伴。
在日本,樹木醫工作類似一般醫生,都是針對需要協助的客體進行診療與救護判斷──診斷樹木健康狀況,找出病因、提出相應治療方案。詹鳳春習慣從整體生長狀況觀察一棵樹木:樹葉的顏色、樹幹的質地、根系的分布,甚至是周圍土壤的微生物狀況判斷健康;也會留意是否因為錯誤修剪方式受損,或環境變動(如道路拓寬、建築施工)導致生長受限。
多年來的經驗讓詹鳳春發現,大量路樹正遭遇「癌症」褐根病的侵害。這種病害透過土壤傳播,大範圍影響樹木生長。相關單位常習慣藉施作化學藥劑處理「治標」,但就她判斷,真正的問題應該是,都市土壤中的微生物缺乏,導致樹木免疫力下降。「改善管理方式,重視土壤生態,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她語重心長的建議:「種樹不該只是為了讓城市更美麗,而要讓它真正成為城市的一部分,與人們一同呼吸、共生。」
進一步說起路樹修剪,詹鳳春帶點心疼的表示,常見疏伐路樹時被過度修剪,甚至「大砍」,很容易讓它們健康受損,衰弱甚至死亡。「修剪應該『微調』,盡量不要一次性大量砍除枝幹,才能維護它的自然生長,發揮生態功能。」她也持續呼籲與推動,期待公部門建立完整樹木資料庫,包括各樹種根系特性、生長需求與適應環境等資訊,以提供更科學化的路樹管理依據;也希望重視樹木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建立跨領域合作,完善臺灣都市綠化。
從觸摸一棵樹開始
管並非人人都是植物專家,但其實大家都可以學著享受綠意、放鬆於植栽間的樂活日常。問起怎麼欣賞樹木,詹鳳春話鋒一轉,笑意中熱情湧現:其實只要稍微停下腳步,花點時間觀察樹葉、樹皮紋理,還有根或外表生長的樣子,「比如說北半球樹種比較多尖塔型,赤道附近則常是傘型、圓型等。其次,像是落葉或常綠,樹幹是光滑、裂痕、剝落等特徵。」透過觀察特性,建立自己的路樹資料庫,漸漸也能區分出不同樹種。
就像是跟這些路樹交朋友一般,觀察它們隨季節變化展現的不同模樣,那種美,帶著生命力煥發的質感,其實感動人心。詹鳳春也建議,可以透過「觸摸」記憶,比單純記住名稱更容易留下印象。
在家中豢養植栽,也是培養綠意、追求健康生活的好選擇,但不免很多人擔心自己不是「綠手指」。詹鳳春語氣輕鬆表示,重視澆水、施肥這兩項基本照護,對植物生長就有著極大影響。「澆水時要兼顧土壤與葉子,比如水珠打擊到葉面,會讓植物本身更具生命力。」她也提供一個私房小祕招:可以用茶葉渣泡水並加入幾根鐵釘,這樣的水質除了讓植物補水,也能吸收參與呼吸、光合作用的鐵質。「細心修剪植栽也是會影響內心感受的動作。很休閒、很療癒。我教大家如何照料、維護植栽,其實就是想試著建立起我們跟植物的雙向溝通。」
大愛的樹木醫,也有自己私心偏好的樹種。「我喜歡的樹,臺灣(平地)沒有,是生長在溫帶地區的銀杏。」滔滔說起銀杏之美的詹鳳春,把我們也帶進了那繽紛氛圍。「銀杏樹擁有獨特蝴蝶形的樹葉,樹姿氣勢優美。秋天時樹葉整個變成金黃色,漂亮到一個不行!天啊!怎麼地球上會有這種生物。」樹木的療癒之用,從詹鳳春對銀杏的熱愛言語中盡顯。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