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冷凍豬腳驗出萊劑 在野質疑:美萊豬輸台敲門磚?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四月廿九日自澳洲進口的廿二點九九公噸「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點○○一PPM萊克多巴胺,低於限量標準○點○一PPM,為開放後首批進口含萊劑豬肉進入巿場。圖為新聞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記者林俊良/攝影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四月廿九日自澳洲進口的廿二點九九公噸「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點○○一PPM萊克多巴胺,低於限量標準○點○一PPM,為開放後首批進口含萊劑豬肉進入巿場。圖為新聞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記者林俊良/攝影

我國於民國一一○年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的豬肉及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肝連、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進口後,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放行一批自澳洲進口含萊劑的「冷凍豬腳」,重量為廿二點九九公噸,檢出值為○點○○一PPM,是國內首度檢出萊豬消基會擔心民眾吃進萊克多巴胺,呼籲政府公布該批進口肉品流向。在野立委質疑此事將成「美國萊豬輸台的敲門磚」。

食藥署表示,該批冷凍豬腳依規定查驗並抽樣送驗乙型受體素,檢出萊劑○點○○一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於該類產品殘留容許量○點○一PPM內,並於四月廿九日依規定核發輸入許可通知,並顯示於「豬肉儀表板」,未來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市場稽查」四原則辦理。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說,國人豬肉食用量大於牛肉,希望食藥署以行政手段嚴格稽查,並公布該批豬腳流向,是否直接供人食用或至加工廠,且比起肉品產地來源,民眾更在意「含不含瘦肉精」標示,消費者要有知情權,政府除了揭露流向,未來更要標示食品查驗結果,不能只說產品沒問題、在合格標準範圍內。

另外,政府擬開放日本全齡牛進口,並於三月四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未來擬取消卅個月齡以下牛肉產品才能進口的限制,但狂牛症高風險部位仍禁止進口。該草案將於今天預告期滿,後續將視各界意見滾動式討論。食藥署表示,何時上路沒有預設立場與期程,將彙整各界意見再綜整評估。

國內開放萊豬以來,首度有進口豬肉被驗出萊劑,在野立委認為這次萊豬叩關將成「美國萊豬輸台的敲門磚」。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昨批評,台幣升值之際,進口萊豬變便宜,進口商棄守過往承諾,但賴政府卻當沒看到;賴政府卻還狀況外,行政院長卓榮泰應下台負責。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我國對萊劑安全容許值是接軌國際且更嚴格,相關檢測都在執行中,這些都是事實,請在野看待食安議題要回歸專業,而非總是政治思考。

首批進口萊豬抵台之際,我國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正以「零關稅」作為談判基礎,除了貿易逆差外,美國也點名台灣進行「非關稅貿易障礙」,其中包含美豬標示、基改大豆進校園等都是美方關切項目。賴政府也將消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列為談判策略,外界關注美豬、美牛進口限制是否鬆綁。

針對目前對美談判進度及細節,行政院經貿辦昨天指出,基於台美雙方默契,對於相關會談細節,沒有進一步說明;至於下次談判會議時間,台美雙方同意近期內就各項議題持續磋商,以積極尋求共識並探討進一步的深化合作,如有相關訊息,將適時對外說明。

消基會 消費者 瘦肉精 美牛 美豬 萊克多巴胺 萊劑 萊豬 許宇甄 食藥署

延伸閱讀

藍委憂關稅談判涉萊豬 政院:優先考量國人健康需求

首批萊豬叩關 藍議員籲地方衛生局強化檢測配套

擬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 食藥署預告期將屆

首批「萊豬」輸台恐引一波食安風暴? 食藥署最新說明

相關新聞

澳洲冷凍豬腳驗出萊劑 在野質疑:美萊豬輸台敲門磚?

我國於民國一一○年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的豬肉及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肝連、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

澳洲萊豬打頭陣 專家:標示來源國不能退讓

美國關稅戰壓力籠罩之際,首批含萊劑的澳洲豬肉進口台灣,專家認為政府恐擋不住美國要求放寬、解除對美豬牛的進口限制的壓力,但...

農憂萊豬蠶食 養豬業面臨崩盤

廿三噸萊豬叩關,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認為這表示未來將會是兩百噸、兩千噸,預料每年將以百分之三到五蠶食國產豬肉消費...

醫師:疑早有進口萊豬未檢出

衛福部食藥署檢出首批含萊劑「冷凍豬腳」,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澳洲牛禁用萊劑,但豬隻一直都有用,過去...

藍委憂關稅談判涉萊豬 政院:優先考量國人健康需求

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成首批輸台萊豬,國民黨立委關切台灣正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絕不允許豬肉進口標示產地取消。政院人士指出,...

首批萊豬叩關 藍議員籲地方衛生局強化檢測配套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一批22.99公噸自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國民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