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醫師:疑早有進口萊豬未檢出

衛福部食藥署檢出首批含萊劑「冷凍豬腳」,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澳洲牛禁用萊劑,但豬隻一直都有用,過去是否已有含萊劑的豬肉、豬腳、豬雜等進口卻未被驗出是這次檢出的最大隱憂。
楊振昌說,萊劑添加在飼料可讓豬的交感神經興奮,增進食欲及瘦肉比例,但若過量使用在豬、牛,將產生躁動不安狀況。萊劑對人體影響是心跳加快、手發抖、腸胃道症狀,嚴重時可能心律不整,成人每公斤體重的萊劑每日安全攝食量為一微克,正常飲食並不會超過。
楊振昌指出,這批澳洲豬腳的萊劑數值在標準內,但大眾更擔心超標卻沒驗到的部分。他說,國人愛吃豬肉,產婦坐月子進補時可能吃到豬內臟,市售豬肉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都是國產,為什麼要吃有藥劑殘留風險的外國豬?建議豬肉應該清楚標示產地來源,讓消費者有更好選擇。
醫師蘇偉碩說,國內檢出第一批含萊劑冷凍豬腳,凸顯在關稅戰下,進口業者可能考量成本,願意進口成本較低、含萊劑的豬其他可食部位,呼籲衛福部應加強抽驗。他說,民眾在意的不是豬肉原產地,而是有沒有含萊劑,目前政府僅規定在包裝食品、餐廳等須標示肉品原產地,「原產地標示無法滿足消費者」。
蘇偉碩說,含萊劑成本較低的肉品,因售價較便宜,經濟狀況屬中下階層的消費者吃到的機會比較高,賴清德總統是醫師出身,建議應重新思考將萊劑含量納入肉品標示,為民眾健康把關。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民國一一○年一月起針對可輸入生鮮冷藏冷凍豬肉產品,不分國別採百分之百「逐批查驗」,並依風險滾動調整頻率,只要查驗符合規定就可以輸入,現行各國輸入的豬肉產品採強度最低的「一般抽批查驗」比率為百分之二至十,除非檢出的肉品不合規定,否則不會調升邊境查驗頻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