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沙國大單推動Nvidia上揚 美股史指收復今年所有跌幅

妥協得不到尊重…美暴徵關稅 我進退失據

新華社於12日公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指出,美方暫緩對華24%對等關稅90天,維持10%基準稅率,並取消之後兩次行政命令對華加徵的關稅。路透
新華社於12日公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指出,美方暫緩對華24%對等關稅90天,維持10%基準稅率,並取消之後兩次行政命令對華加徵的關稅。路透

川普一系列高關稅措施損人不利己,再度證實貿易戰與關稅戰沒有贏家,調降關稅勢在必行。川普係瞄準中國及其全球產業鏈,美中關稅爭端導致近六千億美元(約新台幣十八點三兆元)的雙邊貿易陷入停頓、擾亂供應鏈,引發停滯性通貨膨脹的疑慮,美國家庭用品的價格大漲。

為此,中美終於在日內瓦舉行經貿會談,並取得實質性進展,包括雙方調降關稅;暫停徵收九十天的關稅當中,有二成四將繼續進行協商;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展開進一步磋商。中美在會後的聯合聲明,顯示兩國都不希望全面脫鉤,而美國欲拿關稅當談判槓桿恐難以如願。

關稅的初衷是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來競爭,同時增加財政收入;然而濫施關稅結果卻適得其反,會抑制消費、推高本地商品價格、加劇通貨膨脹,對低收入消費者的打擊尤為嚴重。川普單方面實施大規模「對等關稅」,公然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該原則規定,一成員國向另一成員國提供的待遇,同樣適用於其他所有成員國,除非獲得WTO豁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對美、歐、日、韓等WTO成員開放九十八點九%,對大陸只開放七十九點九%,仍有二五○○多項的大陸物品無法輸台,顯然違背最惠國待遇原則。

美國實施未經公平精確計算、不可預測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阻礙全球商品流通、不利於世界貿易運行,關稅更加大美國與徵稅目標國家之間的跨境商業成本及複雜性,貿易量可能下降,也不利於美國自身經濟發展。

關稅推高企業進口成本、壓縮利潤空間,雖然許多人認為關稅由出口國來承擔,但實際上進口商能否透過提高價格,將增加的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的「彈性需求」;當需求彈性愈小,增加的生產成本就愈容易轉嫁給消費者,反之增加的成本就會由生產者承擔。

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一、替代品愈多則需求彈性愈大,愈不容易轉嫁。二、商品占消費總支出比重愈小,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彈性就愈小。三、時間愈短愈不容易轉嫁。四、市場結構愈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數量多則不容易轉嫁。四、政治管轄權愈窄愈不容易轉嫁。川普暫緩「對等關稅」九十天,顯見其已意識到後座力之大出乎預期。

未來關稅變動若真能重塑貿易格局,供應鏈可能從中國、東南亞轉向低關稅地區,但目前最低稅率(十%)仍難保證利潤;企業也可能轉向美國國內生產,但需數年調整,期間成本上升將衝擊企業營利與商品價格,變數仍大。

任何對話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展開,畢竟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與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但看看賴政府針對「對等關稅」的一系列反應,從「不會對美進行關稅報復」、「吃苦當作吃補」、「從零關稅談起」、「加大對美採購及投資」、「脫中入北」…對美方要求幾乎全部埋單,對中方則硬槓到底。台灣已進退失據,若不盡快調整,恐將帶給台灣高度風險。

延伸閱讀

將談石油、戰鬥機?外媒曝川普「中東行」著眼重大商業協議

川普中東行「首訪沙烏地」 亞馬遜、谷歌商界領袖全出席

總統府否認川普拋統一說 林沛祥批:根本「掩耳盜鈴」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相關新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美貿易大戰的三體問題

中美貿易戰在川普政府時期升級為全球關稅混戰,其複雜性令人聯想到天文學中的「三體問題」。當美國、中國與受波及的第三國形成動...

漢人變「其餘」 誰在撕裂族群

當行政院官網國情介紹將原「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組成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口九十六點四%」,改成「其餘人口占九十六點二%...

抗中跪美過頭 賴陷危機不自知

總統賴清德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筆者相當感慨,覺得賴總統嘴巴抗中、跪美拜日的舉動,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

從刑責到監督機制 兒童保護體系急待大體檢

剴剴案於昨日宣判,這起案件所引爆的社會怒火,近年罕見。這起事件不只是單純的刑事案件,更是對兒童保護體系信任的崩潰。事後,...

剴剴案 映射社福委外風險

引發社會集體震怒的「剴剴案」昨日宣判,保母劉彩萱遭判無期徒刑,胞妹劉若琳判刑十八年。這起悲劇揭開了台灣在弱勢兒童保護體系...

妥協得不到尊重…美暴徵關稅 我進退失據

川普一系列高關稅措施損人不利己,再度證實貿易戰與關稅戰沒有贏家,調降關稅勢在必行。川普係瞄準中國及其全球產業鏈,美中關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