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馮傑/燈盞的味道

圖/馮傑
圖/馮傑

第一盞

元宵節來臨,留香寨村裡前街後街,家家門墩上都要擺上燈盞。更像一種儀式。微弱溫情的燈光籠罩著小小的門墩。一院子的光明。一胡同的光明。

鄉村燈盞種類多樣,圓的、方的、高的、低的。捏燈盞時,我對姥姥說,能捏一隻小狗嗎?我姥姥就給了我一隻小狗。

燈盞材質也多樣,大概也要考慮「國情實力」,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元宵節也不是非擺燈盞不過的。

常規的燈盞是黏麵做的,有用白菜疙瘩根雕刻的,白蘿蔔、紅蘿蔔雕刻的,即使再窮門戶,還沒見過誰家有泥捏的燈盞。

捏好的燈盞中間注滿棉子油、花生油,中間植入一根棉線捻成的燈捻,便可以點亮了。能放燈盞的位置很多,燈盞有放牆頭上的,窗台上的,圈上的。大門口門墩上是首選位置,近似一戶人家的「天安門觀景台」。

我二大娘說,皇帝家的燈盞可都是金子做的。

二大爺笑了:「老娘們!你見過皇帝家的燈盞?」

二大娘說:「皇帝家的生活好嘛,不怕耗油。」

儘管鄉村日子過得簡樸,當時還鍛造不出來二大娘嚮往的皇帝家的金燈盞,家家也要在門口點燃樸素的燈盞。

一般人家的燈盞有時間燃點,點到油熬乾就撤回了。村裡有的人家孩子勤快,偏要往燈盞裡續油,亮到後半夜,要看誰家的燈盞亮到最後,象徵著誰家新年的日子過得亮堂。

星星高懸,那護燈的孩子都在門後瞌睡了。

第二盞

一年要一偷。

偷燈盞是我們在元宵節裡的一項正式活動。

有大孩子對我說過,燈盞好吃得很。

我吃過姥姥做的燈盞,有一股生黏米麵的味道。炸棗糕用的麵就是黏麵。燈盞就算是點燃的年糕了。

天一黑,家家燈盞開始上台。去展示自己的燈光。

聽門口孩子王發一聲喊,大家要在小胡同口集合。偷燈盞也要遵循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一般不偷同一個胡同人家的,萬一出門被熟人看到,儘管天黑,你也會臉紅的,說不定第二天熟人給家裡大人告上一句,屁股上免不了會揍上一掌。

偷燈盞講究一個「燈盞地理」,要偷其他胡同人家的。後街的偷前街的燈盞,前街的孩子偷後街的燈盞。也有不按規矩來的毛賊。前後街通吃。

一群孩子開始穿街走巷,要偷燈盞。他們在鄉村夜色和燈光裡,幻化成了兩條腿的夜貓子。

第三盞

偷燈盞不同於《水滸》裡的打家劫舍,但也不容易,也有學問。有的人家大方,門口只管點燃,偷走就偷走了,省得餵豬。有的人家門後面則會留有一個孩子看守著,看護自家的燈盞,這種守護者多是女孩子,因為哥哥弟弟們都上前線打仗了,去偷別人家的燈盞了。

拿起燈盞吹滅趕緊跑,不小心燈油會濺到手上。發現了要被追攆的。有的只好邊跑邊吃燈盞,吃燈盞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不小心上下嘴皮會被燙一下。

黏麵的味道,棉油的味道,燈光的味道,燈盞自有燈盞的味道。

那是童年裡的另一種味道。

第四盞

半個世紀過去了。燈盞的味道一直還在我嘴裡沒有散去。

有一天,作了一個燈盞夢。

我的身分就是鄉村門墩上穩穩站立的那一方燈盞,我的身分也是門後一直守護著燈盞的那一個孩子。

這時,門外走來一個小女孩子,她一說話便露出兩顆小虎牙,她說:你還偷過我家的燈盞。

醒來,我怎麼會淚流滿面呢?

元宵節 味道

延伸閱讀

從放牛童到開國君主 故宮南院開展窺探朱元璋傳奇一生

麻臉皇帝朱元璋威儀不凡?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揭明代肖像、瓷器等工藝特色

李顯龍夫人轉發評論:習作風如黑幫老大 「皇帝」如今求合作

大陸《中國通史》一書 竟將乾隆畫像錯配為雍正

相關新聞

【當代散文】劉昌豪/造型氣球

值班的周末,我在等電梯的空檔撞見一名老伯。老伯挺著顆與身形不成比例的大肚腩,頭上只剩短如新芽的蒼髮。四肢似因久未使用而細...

女性一聽住婆家就想逃?他疑惑「我父母人很好」 過來人曝:有距離最美

與公婆一起生活會有哪些生活上的困擾呢?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裡,父母都很好相處,並不會強迫做家事,但看到許多網友認為結婚後女方一聽到要住婆家,就立刻「逃走」,因此很好奇詢問網友:「結婚後住男方家裡真的很糟嗎?」。

【副刊學:AI時代的文學插畫家】張嘉真 /透明與透明的疊加:訪插畫家顏寧儀

那是一個會把地圖摺疊成小小一張握在手心的年代。顏寧儀說,她一個人帶著作品集,搭火車穿過英國的鄉間與山林,去到一間一間大學面試。到站以後,她會掏出紙本地圖,將它展開,順著經緯與座標找到自己該往何處去。作品集又大又重,她比劃著,長寬大約六十公分乘以九十公分,夾著顏寧儀所有畫作。「有時候風大一點,我抱著作品集,不由自主就會跟著作品集打轉。風從這邊來,作品集就會把我整個人往那邊帶。」她形容,作品集像是帆,而她是那艘船,等著起風,將她帶往遠方。

【慢慢讀,詩】靈歌/街景一角

踅過轉角

【小品文】馮傑/燈盞的味道

第一盞

【回望歲月】陳彥仲/香燈腳的見證

第一次隨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那一年,進香人數粗估為數千人,離破萬尚有一段距離。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是,當隨香隊伍來到彰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