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羅明才將接立院副院長?藍委酸柯建銘助理:先顧好老闆出路

蕭亞軒暴瘦!健康狀況引擔憂 粉絲心疼「大腿比手臂還細」

銀行圈存48小時是否要延長?金管會和刑事局都說不用

銀行圈存48小時是否要再延長?金管會和刑事局都說不用。圖/本報資料照片
銀行圈存48小時是否要再延長?金管會和刑事局都說不用。圖/本報資料照片

財委會今日赴國泰世華銀、華銀進行銀行阻詐考察,立委王世堅日前要求金管會延長銀行現行48小時的圈存時間,不過不只金管會,連刑事警察局都認為不用。刑事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執秘莊明雄指出,目前的五大類詐騙包括了假投資、假交友投資、假檢警、假交友徵婚、解除分期付款,都與電信都有關,占比73.2%,他也指出,運用電子化平台進行通報,已使流程平均從30分鐘縮為2分鐘,加速93%,因此現行48小時夠用,不用再延長,而統計迄今,聯防通報合計已圈存1.4億元,今年1至6月,各銀行啟動聯防案件29萬件。

銀行局長童政彰指出,圈存時間最早為24小時,之後延後至48小時,對於是否延長,已和警政署在7月4日初步會商,48小時應足夠,另外,也有保留更大彈性,對疑似涉詐帳戶,可在20天內回報辦理控管及解控。另外,為避免過度圈存,已要銀行公會訂定「聯防圈存實務作業說明及範例」。

莊明雄也指出,報案之後事刑事局會先透過通報系統,指示銀行先作金流圈存,銀行會回報是否圈存成功,有些報案6萬,但只有部分,例如3萬圈存成功。對於未來展望,莊明雄也指出,異業和同業結合、跨業合作,包括與電信、第三方支付合作,採取科技預警、快速處理達到全民防詐,將是重點。

調查局副局長吳以公則指出,100多個帳戶,查了6成,調查局希望能介接落地聯徵中心警示帳戶的總歸戶資料庫,建置AI分析系統,保護被害人財產。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署長林俊秀指出,數發部主要在第三方支付阻詐,也感謝童政彰在出任副局長時大力協助,建立登錄制來防止犯罪人士進入產業。數發部統計,目前已通過57家業者的登錄,並透過聯合稽查廢止16家許可,另外調查37家,罰鍰5家,共罰225萬。林俊秀也表示,已建立第三方支付聯防平台,查核時間從7至30天,減為1至3天,以提早完成圈存,已查到38000多筆,也分享可疑特店名單來作產業聯防。

華銀總經理黃俊智在受訪時指出,華銀透過向客戶的防詐,甚至因為協助客戶阻詐成功,包括討回帳款,因而客戶反而成為華銀的財富管理客戶,這類成功案例至少已有2、3件以上;黃俊智也進而指出,在關懷提問時不只有助於防詐,甚至還對華銀的財管業務有幫助,客戶因為感謝而有財管的回饋。

國泰世華銀行則建議,目前資料調閱已是用API來資料串接,未來希望電子化平台能更進一步,而屬於帳戶設控的方式,仍希望警政署進而用電子化,而非通報單的方式來改善。

財金公司也表示,將在8月底上線聯防廣播新機制,其中,11家先導銀行將在9月底上線,另外,10家先導在8月底上線前期金流查詢機制。

金管會 詐騙 華銀 圈存

延伸閱讀

政院諮詢詐防條例修法建議 金管會:跨業聯防為重點

金管會擬修法打詐 建立銀行與 VASP 跨業照會機制

台壽國民身心健康調查/金融詐騙頻傳 危害身心健康

亞資中心怎麼贏?金管會揭密「人才為本」 曝台灣3大潛力

相關新聞

銀行圈存48小時是否要延長?金管會和刑事局都說不用

財委會今日赴國泰世華銀、華銀進行銀行阻詐考察,立委王世堅日前要求金管會延長銀行現行48小時的圈存時間,不過不只金管會,連...

川普投顧又來了!新台幣強升近2角 台股報復性反彈

暨川普關稅將暫告一段落之後,Fed似乎成了美國總統川普下一個要「調控」的對象。美元指數今早下滑至98.2~98.3附近。...

金融大回饋論壇/彭金隆三階段行動 打造共好正向循環

金管會啟動「金融大回饋」行動計畫,主委彭金隆昨(6)日指出,金融業應將「回饋社會內化為經營核心」,並朝系統性、整合性、前...

搶發股利財 壽險與銀行6月合計加碼台股逾千億

由於金管會推出暫行措施挽救壽險業被匯損衝擊的獲利,減少壽險業者必須「賣股求現」的壓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壽險業在6月已大...

紓緩房貸荒 央行總量管制評估二種可能方向調整

民眾想買房自住卻借不到房貸,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央行從去年第三季正式上路的「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已成為市場...

投資逾500億 台壽進軍桃園航空城

中信金昨日公告,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將攜手榮運,標下桃園航空城土地,據了解,該地將打造集倉儲物流、商場、國際旅館於一體的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