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羅明才將接立院副院長?藍委酸柯建銘助理:先顧好老闆出路

蕭亞軒暴瘦!健康狀況引擔憂 粉絲心疼「大腿比手臂還細」

紓緩房貸荒 央行總量管制評估二種可能方向調整

紓緩房貸荒  央行總量管制評估二種可能方向調整。(路透)
紓緩房貸荒 央行總量管制評估二種可能方向調整。(路透)

民眾想買房自住卻借不到房貸,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央行從去年第三季正式上路的「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已成為市場一致指向的最主要源頭,據透露,央行內部已著手評估,至少年底之前總量管制政策仍維持不動,但會檢視在放款的計算上,會否有微幅調整的空間,其中,以銀行已經和民眾完成「簽約對保」,只等撥款的案件豁免在計算範圍之內的可能性最高,另一個方式,則是把都更危老的放款,比照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方式,排除在不動產放款的計算範圍,央行可能會在下月的理監事會議上,詢問理監事關於總量管制政策鬆綁的可行性。

金融圈人士指出,由於房貸攸關民眾居住權益以及社會安全,因此在央行的總量管制上較有對房貸業務鬆綁的空間,而且除了上述的房貸申請案已完成「簽約對保」案件較有被放行豁免在計算範圍之列的空間,其他的情形則在央行不願看到總量管制出現破口的情況,較難有被排除在計算範圍的可能性。

據了解,可能的作法,會是央行採取彈性調整的機制,定一個限期,例如在某一個日期之前的「已簽約並完成對保」的房貸案,即使日後撥款時也可以不計入央行的總量管制範圍之內,銀行自然就能從現在完全擠不出部位的窘境解脫,民眾也可脫離排隊數月等撥款之苦。

至於建商,只得自求多福。金融圈人士指出,央行的總量管制政策如果願意調整,也是基於民眾的購屋權益和紓緩排隊潮,建商有大小之分,大型建商現在仍「口袋滿滿」,因此,即使預售屋的銷量很差,但大型建商的口袋仍很深,因此在不少建案才會出現銷量連三成都不到,但建商死撐著不降價,就是因為過去20年來賺太多,還有實力可以撐過去;至於小建商,雖然財務壓力的確很大,但央行也不太可能為了小建商開門。

上周四金管會特別對於「房貸荒」,要求銀行公會和每家銀行都要設置單一的申訴陳情窗口,但不少銀行高層私下坦言,真正的關鍵仍在央行的總量管制,如果總量管制不適度鬆綁,就算銀行開單一窗口受理申訴,但每件申貸案仍得排上好幾個月,據各銀行內部盤點的平均所需排隊時間,倘若排隊3個月能排到貸款,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狀況,許多貸款申請案在目前額度已「爆掉」之下,從8月初開始排隊,恐怕要等到明年農曆年前,貸款才下得來,但倘若央行願意把銀行和客戶「已簽約完成對保」的案件排除在計算範圍之列,就不致發生客戶即使向銀行簽完約、完成對保,還得等上3、4個月以上才能獲得撥款這種問題。

房貸 建商 央行

延伸閱讀

市民小巴沒繪排隊線爆插隊還打架 司機無奈成「調解委員」

營建類股指數 燜到不行

台中海線建商爆財務危機!近百住戶欲哭無淚 不會是最後一家倒閉,問題出在哪?

三大類房貸爭議 金管會下令銀行公會和國銀總行成立單一窗口處理

相關新聞

賣股自救變回補!壽險與銀行6月加碼台股逾千億 搶發股利財

由於金管會推出暫行措施挽救壽險業被匯損衝擊的獲利,減少壽險業者必須「賣股求現」的壓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壽險業在6月已大...

最大砍債潮!金融三業半年砍債逾3000億元 為哪樁?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6月金融三業合計減碼債券578億元,累計上半年淨減碼規模達3,197億元寫史上同期最大砍債紀錄,...

永豐期貨舉辦「高齡關懷體驗活動」 攜手弘道基金會共創友善社會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在生活環境、醫療照護、社會參與上的挑戰日益浮現。永豐期貨關注這一重大社會變遷,特別邀請...

深耕人才永續 中信金8度獲《HR Asia》「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肯定

中信金控視人才發展為永續關鍵資本,持續推動多元共融、以人為本的職場文化,成效獲國際肯定。亞洲權威人力資源雜誌《HR As...

國泰世華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 首波鎖定高資產客戶

面對虛擬資產市場的快速演進與政府積極完善監管制度的趨勢,國泰世華銀行近日正式獲金管會核准,成為首波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

富邦金控、富邦人壽、台北富邦銀行 同獲「友善育兒事業獎」肯定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8月8日舉辦第二屆「友善育兒事業獎」頒獎典禮,富邦金(2881)及子公司富邦人壽二度獲頒榮譽,台北富邦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