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川普100天/川普經貿風暴 台灣3面向找出路
.川普重稅打擊越南、柬埔寨等中資轉口國,中國大陸供應鏈恐掀新一波出走潮。
.台灣出口過度依賴美中,專家籲同步拓展市場、鞏固供應鏈、振興內需,迎戰川普2.0變局。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為全球經貿掀起驚濤駭浪,現在各國雖有暫緩90天的談判期,但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各國現在都在打一場不知終點在哪的戰爭,全球供應鏈是否會因美國強力要求東南亞國家「去中國化」而移轉值得觀察;而台灣身處變局,除談判關稅,更須全盤思考拓展出口市場、半導體供應鏈投資布局,以及振興內需三層面,才能因應未來數年川普執政下的經貿環境。
聯合報22日舉辦「拆解川普100天」座談,邀請徐遵慈等4位學者深入解析川普執政百日種種舉措。徐遵慈表示,川普2.0和1.0相比,貿易戰作風更加單邊主義,幾乎涵蓋全球各國、連貧窮小國都不放過,對全球貿易體系影響重大,「但這還不是終點」,川普接下來還有半導體、藥品等特定商品關稅,以及匯率等工具可運用,各國都須謹慎以待。
美棒打東南亞 斷陸供應鏈
徐遵慈指出,川普這波關稅戰中,較特別的目標是中南半島國家,如越南遭川普課46%重稅、柬埔寨對等關稅稅率高達49%,這些舉措不只因貿易逆差,更深層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和中國大陸貿易往來頻繁,更有大量中資進入,川普第一任時發現只針對中國大陸課徵關稅還不夠,這次他想進一步解決中資過多、有讓中國大陸洗產地之嫌的國家,迫使這些國家與中方供應鏈脫鉤。
為避免美國再祭出高額關稅,日前越南貿易部已下令嚴厲打擊轉口商品「洗產地」;柬埔寨政府也將修法防止柬埔寨成為洗產地「中轉站」。
徐遵慈說,徹查洗產地是美國對這些東南亞國家的要求之一,透過持續協商,預估最終對等關稅稅率應會降低,各國也會在美中之間找到新平衡,例如越南一方面查洗產地,另一方面也對中國大陸承諾保障合法中資,目前在東南亞的供應鏈暫時還不會有明顯變化,較可能面臨新一波供應鏈移轉的會是中國大陸,尤其是手機等電子產品。
中國大陸在美國加稅後,部分商品最重面臨245%關稅,不過近日川普態度似乎放軟,對中關稅可能有降低趨勢。徐遵慈表示,美中關稅戰一定會透過某些機制降溫,但中國大陸跟其他國家相比,最終還是會面臨較高關稅,差距將引發新一波供應鏈調整,其中手機、平板、筆電等電子產品過去豁免於301關稅條款,截至2024年,美國進口的筆電和手機仍有66%、81%來自中國大陸,若這次川普沒有讓這些產品持續豁免,目前還留在中國生產的廠商勢必都要轉移生產地。
不過,徐遵慈也提到,川普想透過高關稅迫使製造業移回美國的目標,「過去沒成功,未來也不會成功」,企業若被關稅逼著到美國投資,原料進口、勞動力等都會是問題,恐面臨成本上升、原料斷鏈風險。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也說,從美國民調來看,7成美國民眾認同製造業要回美國,但被問到願不願意去工廠上班,7成都回答不願意,川普將供應鏈移回美國的願望恐難成真。
我應拓展市場 抵銷美衝擊
「台灣更須警惕的是,無論如何談判,對美出口一定會下降,但過去我們沒有有效拓展其他出口市場」。徐遵慈表示,台灣目前已經和美國進行第一輪談判,除了談判稅率,從川普上任至今的各種舉措,台灣更須全盤思考三面向:
一是拓展其他國家的出口,在美中和其他市場之間找到新平衡。
其次,須關注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投資狀況,台積電的美國布局會影響供應鏈上諸多廠商,會不會因此讓一些本來考慮在台灣設廠的廠商轉移至美國或其他國家,排擠、鬆動台灣供應鏈,也須持續觀察。
第三則需思考如何振興內需,例如觀光旅遊、協助業者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等。
各國加強合作 我處境更難
徐遵慈表示,川普任期才剛開始,接下來各國一定會加強合縱連橫,金磚國家(BRICS)等不仰賴美國的經貿組織會更加活躍,各國會積極透過參與組織,設法跟重要貿易夥伴藉自由貿易協定(FTA)等途徑加強合作,抵銷美國市場衝擊。
在此情況下,台灣處境只會比過去更加艱難,只解決美國對等關稅,無法解決台灣未來幾年會遇到的經濟困境,需透過更全面性布局,應對川普掀起的全球經貿風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