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一漁場養殖70甲、產量全臺第一 總統也讚聲 第三代王偉珉接班 企業化經營首重養殖計畫

漁青王偉珉接班後,順一漁場擴大企業化經營,養殖規模已增加近1倍多。
漁青王偉珉接班後,順一漁場擴大企業化經營,養殖規模已增加近1倍多。

【撰文╱余麗姿 攝影╱吳尚鴻】

從臺南西港起家的順一漁場,6年前第三代漁青王偉珉接手家族事業,發揮管理專長,將傳統魚塭蛻變企業化養殖,採以承租方式養殖範圍分布北臺南7個行政區,產品包含各式規格吳郭魚,中間育成的魚苗、能裝進便當盒的菜魚,到1臺斤以上內外銷規格的成魚,自然也包括符合嚴格「臺灣鯛」標準的產品,占有國內產量一定的比重。

嘉南平原6月豔陽高照,正是臺南麻豆文旦中果期,在嘉南大圳灌溉下,麻豆區北勢寮附近,魚塭遍布,水車賣力運轉。7位撈魚師傅,下到3分大小的池子裡「牽魚仔」,魚群湧動。順一漁場負責人、2022年榮獲第六屆百大青農的標竿漁青王偉珉說,「這池吳郭魚養了4、5個月,大概已剩5、6千臺斤,是內銷菜魚規格。」

順一漁場做魚飼料起家,並養殖吳郭魚約二十多年。現年32歲的王偉珉,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畢業後,先在臺中工作兩年多,看到阿公王文章及父親王浚騰要忙工廠及魚塭,年紀也大了,決定想以自己企管的背景及做過採購主管的經驗,在2019年3月返鄉協助家中的養殖事業,為第三代接班。王浚騰說,「這孩子比較有野心」。

年產量300萬臺斤 活化老舊魚塭面積擴一倍

「總統好,我是來自臺南的臺灣鯛養殖戶王偉珉,銷售主力有外銷條凍、內銷菜魚,漁場年產量300萬臺斤。關稅問題短期看到內銷價格有下降趨勢,事件發生時,外銷廠上週直接通知價格降3元,池邊價每臺斤來到30元,已到養殖成本價格,甚至有些已通知暫停收貨。希望政府可以加強內、外銷的推廣,過去3年養殖臺灣鯛是有賺錢的,這是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產業。」

因應美國關稅影響,今年4月18日總統賴清德前往嘉義與吳郭魚養殖產業業者座談,王偉珉發言。賴清德說,「年產量有300萬臺斤喔。」王偉珉說,「魚塭面積大約承租70公頃左右。」「哇!」現場人士一聽發出驚呼聲。

王偉珉出席總統賴清德與漁民直接對話的座談,是現場養殖規模最大的業者。 (圖片提供╱總統府)
王偉珉出席總統賴清德與漁民直接對話的座談,是現場養殖規模最大的業者。 (圖片提供╱總統府)

(圖片提供╱總統府)
(圖片提供╱總統府)

王偉珉打算返鄉時,王浚騰對他說,「決定好就不能退縮,要做就要做大,引入企業化經營。」父子同心後,在原有30公頃魚塭基礎下,王浚騰從真理大學麻豆校區附近5公頃魚塭開始承租,逐漸擴大版圖,6年來面積已達70公頃,擴充1倍多,魚塭橫跨西港、麻豆、下營、學甲、鹽水、六甲及官田。王偉珉也從父親助手變成主導經營。

王家三代人從事養殖,阿公王文章(右)背後白板寫滿魚池投料相關紀錄,父親王浚騰(左)認為王偉珉有心發展事業,放心交棒。
王家三代人從事養殖,阿公王文章(右)背後白板寫滿魚池投料相關紀錄,父親王浚騰(左)認為王偉珉有心發展事業,放心交棒。

臺南不少魚塭面臨漁民退休或二代沒有意願養殖,王家父子承租後,除雜草、樹枝,將荒廢魚塭一池池串連養殖吳郭魚,周邊沒有太大養殖意願的漁民看到池子煥然一新,也主動詢問順一是否可以承租魚塭。從事代書的陳義榮說,他買了魚塭,本來想要自己養殖,但發現王家父子很專業,向附近漁民打聽,評價都很好,「專業交給專業來處理」,雙方預計近日將完成簽約。

台灣鯛協會理事長、國立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表示,國內漁業養殖大部分是小戶,順一漁場魚塭面積70公頃,可說是全臺第一,全年1至12月都有魚獲產出,每星期都可以收成,這對臺灣的吳郭魚產業鏈意義重大,可以協調產銷平衡、計畫生產。

規模化經營全年都有漁獲產出 呼籲養殖戶能有15%至20%利潤

「因為養殖面積大,一年出貨日有200天以上。」王偉珉指出,跟一般養殖戶不同,他們從魚苗、養殖到銷售,都有整體的年度養殖計畫,以及導入生產管理和進銷存系統,用數據分析訂定投料標準。有了養殖計畫並導入系統管理魚塭後,就能掌握魚隻規格並分散產期,讓全年度每個月都可以抓魚,現在平均每2天抓一次魚。

王浚騰說,在還沒有做養殖計畫前,大概會集中一個時段,例如9到12月抓魚,其他時間是空檔,如果出魚時承接到低價,今年收入將會減少,現在因為魚塭面積達到規模,月月都能出魚獲,不管市場價格如何波動,都可以平均分散風險,這是一般養殖戶很難達到的目標。

王偉珉接手後開始年度計畫管理,讓順一漁場可以全年度頻繁出貨,每星期都有收成,而不必集中產期。
王偉珉接手後開始年度計畫管理,讓順一漁場可以全年度頻繁出貨,每星期都有收成,而不必集中產期。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共同守護國家!嗆在野抹黑罷免 賴清德:證明台灣是民主社會

中方有意促成 普亭9月訪京將會川普? 俄方:不排除

針對賴總統團結十講!陸官媒刊學者文章 稱「陸未統治過台灣」是謬論

Renault打造法國總統專屬SUV 低調奢華隱藏玄機

相關新聞

憑養殖實力單身 漁男養好臺灣鯛 工程師轉職 不懼日虧百萬元

原本是工程師的郭紘瑜,30歲後回到家鄉當漁二代。雖然情場失意,但他把養殖臺灣鯛事業打理得有聲有色,每個環節皆是他的獨門心法。雖然外銷漁市仍有讓人洩氣的地方,但他仍看好其他國家對臺灣鯛的需求。原因無它,就因為他全心投入在這個產業,最知道臺灣鯛的品質有多好。

順一漁場養殖70甲、產量全臺第一 總統也讚聲 第三代王偉珉接班 企業化經營首重養殖計畫

從臺南西港起家的順一漁場,6年前第三代漁青王偉珉接手家族事業,發揮管理專長,將傳統魚塭蛻變企業化養殖,採以承租方式養殖範圍分布北臺南7個行政區,產品包含各式規格吳郭魚,中間育成的魚苗、能裝進便當盒的菜魚,到1臺斤以上內外銷規格的成魚,自然也包括符合嚴格「臺灣鯛」標準的產品,占有國內產量一定的比重。

契約養殖穩供貨 口湖臺灣鯛魚片銷美勤 取得國際驗證符世界趨勢 智能養殖抗全球暖化

國產臺灣鯛有四成做外銷,「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改變傳統向魚販收魚模式,直接與漁民契約養殖,穩定外銷供貨規格與品質;不僅水產養殖、加工取得多項國際認驗證,合作社更因應國際淨零趨勢,率先為自家魚片碳盤查,把握產品每個可能銷售的機會。全球水產養殖面臨升溫挑戰,口湖合作社更獨家研發智能養殖技術,要讓這尾臺灣鯛繼續游下去。

高鉦打造臺灣鯛種苗王國 年供苗億尾 市占全臺七成

「高鉦臺灣鯛繁殖場」繁殖出的魚苗,在臺灣市占率超過七成。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市占率,除了優異的育苗技術外,以科學化管理、智慧設施,精準把關的規格化產品與精準出貨量,是商譽與口碑的關鍵。有了好的魚苗,才有好的成魚;在極端氣候肆虐的今天,高品質魚苗帶來的高抗病、高環境抗壓,更是臺灣鯛產業鏈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源頭。

毋免驚 臺灣鯛好吃國際攏知影 搶攻市場時機近 漁民業者須齊心

臺灣曾是第一個把吳郭魚賣到美國的國家,但後來被中國、東南亞等地生產的低價魚瓜分了市場。為了做出市場區隔,臺灣將國產吳郭魚取名為「臺灣鯛」,經過20多年時間,臺灣鯛深受在美華人喜愛。就好像紐西蘭奇異果一樣,臺灣鯛在國際上,也代表著產銷過程經過嚴格把關的最高品質吳郭魚。

從吳郭魚到臺灣鯛 源於非洲的臺灣之光

臺灣鯛是臺灣重要的水產,牠的另一個名稱吳郭魚,背後跟隨一段傳奇故事:臺籍日本兵吳振輝、郭啟彰將魚苗從新加坡帶回臺灣,順利繁殖成功並獲推廣,「吳郭魚」之名就是為了紀念他們。這段故事並非吳郭魚身世的結局,後續各試驗單位持續引進其他品種,嘗試選育肉質更佳、產量更大的吳郭魚,近年更以臺灣鯛之名行銷海內外。讓我們一起認識這條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