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養殖穩供貨 口湖臺灣鯛魚片銷美勤 取得國際驗證符世界趨勢 智能養殖抗全球暖化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說,合作社專以1公斤以上規格臺灣鯛加工魚片外銷,以具差異化產品做市場競爭。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說,合作社專以1公斤以上規格臺灣鯛加工魚片外銷,以具差異化產品做市場競爭。

【撰文╱游昇俯 攝影╱吳尚鴻】

國產臺灣鯛有四成做外銷,「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改變傳統向魚販收魚模式,直接與漁民契約養殖,穩定外銷供貨規格與品質;不僅水產養殖、加工取得多項國際認驗證,合作社更因應國際淨零趨勢,率先為自家魚片碳盤查,把握產品每個可能銷售的機會。全球水產養殖面臨升溫挑戰,口湖合作社更獨家研發智能養殖技術,要讓這尾臺灣鯛繼續游下去。

在節氣「夏至」前幾天,濱海的雲林縣口湖鄉氣溫已飆破30℃,但在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以鋼骨結構搭建、四周圍網的半開放式「台灣鯛科技智能養殖場」中,因為屋頂覆蓋太陽能光電板,人員站在場中不感燠熱,養殖池水循環流動,伸手一摸涼涼的,池中的臺灣鯛更顯得優游。

智能養殖場鋼骨結構挑高5、6公尺,四周透光通風,雖然光電板遮蔽率達85%,光線仍從間隔灑落池面;直徑15公尺圓形養殖池,略高於地面、未達人腰,白色的池外牆,內面是藍色帆布,也給人明亮清潔的觀感。梁柱上懸掛環境感測器,池旁有淨水管路、飼料投餵設施,迥異於傳統魚塭的風景。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是1996年由口湖地區45家養殖業者聯合成立,2000年轉型成立加工廠,現今與超過200戶漁民契約養殖、面積廣達1千餘公頃,每年約可加工處理1萬公噸臺灣鯛,是國內最大的契約養殖加工廠。

透過智能感應偵測IoT系統,臺灣鯛養殖的環境監測數據可在戰情室一目了然,不必巡池,更節省人力。
透過智能感應偵測IoT系統,臺灣鯛養殖的環境監測數據可在戰情室一目了然,不必巡池,更節省人力。

美關稅政策不足懼 王益豐:重點是產品做出差異化

臺灣是最早養殖吳郭魚外銷的國家,2002年起正式以「臺灣鯛」為品牌經營國際市場,至今年產量約有四成出口,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自成立之初就發展外銷,出口魚片產品到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表示,合作社最早即以魚片產品供應日本市場吃「刺身」(生魚片)的需求,5、6年後再拓展至也有生食飲食文化的韓國,「全盛時期一個月可有12個40呎貨櫃(出口)」,並接續拓銷美國市場,至今也已近20年。

臺灣鯛以美國為最主要市場,去年出口總量1萬6,859公噸中,銷美就占80%,其次為澳洲占8%。美國總統川普今年第二任期上臺後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4月3日公布臺灣冷凍吳郭魚加徵銷美關稅32%,後續雖宣布政策暫緩90天期間調降為10%,但已讓國內業者憂慮不已。

由於臺灣鯛銷美價格好,口湖合作社的魚片幾乎全數銷往美國,一個月最多出口6個貨櫃,僅有零星訂單輸銷日、韓。美國市場占有絕對比重,但王益豐並不顯得特別驚惶,他說,美國對世界各國都加徵關稅,不是只針對臺灣,「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產品)有沒有做出差異化」。

進入美國市場的冷凍吳郭魚產品包括全魚「條凍」與魚片兩大類,王益豐指出,條凍所需加工就是去鱗、去肚、去鰓,比較沒有技術上的優勢,客戶也是以價格為導向,訂單容易被中國及東南亞等國家搶走;口湖合作社致力經營高價值的魚片市場,中國吳郭魚在美占比高,但他們將魚養到7、800公克規格就殺,且品質管理不一致,只能做魚排使用,口湖合作社以1公斤以上規格魚隻加工,專做大規格的魚片,並取得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AP)等多項國際認驗證,更符合美國市場要求。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現今一個月最多可有6個貨櫃魚片產品銷往美國。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現今一個月最多可有6個貨櫃魚片產品銷往美國。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災後2周嘉縣廢棄光電板成隱憂 王育敏籲加速清運免環境危害

經濟部稱颱風毀損光電板99%清完 黃國昌秀照片打臉

風災受損光電板2周內須清除 環境部:逾期最高罰300萬

【重磅快評】只有核廢才有害?官員卻看不見光電板的汙染

相關新聞

憑養殖實力單身 漁男養好臺灣鯛 工程師轉職 不懼日虧百萬元

原本是工程師的郭紘瑜,30歲後回到家鄉當漁二代。雖然情場失意,但他把養殖臺灣鯛事業打理得有聲有色,每個環節皆是他的獨門心法。雖然外銷漁市仍有讓人洩氣的地方,但他仍看好其他國家對臺灣鯛的需求。原因無它,就因為他全心投入在這個產業,最知道臺灣鯛的品質有多好。

順一漁場養殖70甲、產量全臺第一 總統也讚聲 第三代王偉珉接班 企業化經營首重養殖計畫

從臺南西港起家的順一漁場,6年前第三代漁青王偉珉接手家族事業,發揮管理專長,將傳統魚塭蛻變企業化養殖,採以承租方式養殖範圍分布北臺南7個行政區,產品包含各式規格吳郭魚,中間育成的魚苗、能裝進便當盒的菜魚,到1臺斤以上內外銷規格的成魚,自然也包括符合嚴格「臺灣鯛」標準的產品,占有國內產量一定的比重。

契約養殖穩供貨 口湖臺灣鯛魚片銷美勤 取得國際驗證符世界趨勢 智能養殖抗全球暖化

國產臺灣鯛有四成做外銷,「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改變傳統向魚販收魚模式,直接與漁民契約養殖,穩定外銷供貨規格與品質;不僅水產養殖、加工取得多項國際認驗證,合作社更因應國際淨零趨勢,率先為自家魚片碳盤查,把握產品每個可能銷售的機會。全球水產養殖面臨升溫挑戰,口湖合作社更獨家研發智能養殖技術,要讓這尾臺灣鯛繼續游下去。

高鉦打造臺灣鯛種苗王國 年供苗億尾 市占全臺七成

「高鉦臺灣鯛繁殖場」繁殖出的魚苗,在臺灣市占率超過七成。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市占率,除了優異的育苗技術外,以科學化管理、智慧設施,精準把關的規格化產品與精準出貨量,是商譽與口碑的關鍵。有了好的魚苗,才有好的成魚;在極端氣候肆虐的今天,高品質魚苗帶來的高抗病、高環境抗壓,更是臺灣鯛產業鏈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源頭。

毋免驚 臺灣鯛好吃國際攏知影 搶攻市場時機近 漁民業者須齊心

臺灣曾是第一個把吳郭魚賣到美國的國家,但後來被中國、東南亞等地生產的低價魚瓜分了市場。為了做出市場區隔,臺灣將國產吳郭魚取名為「臺灣鯛」,經過20多年時間,臺灣鯛深受在美華人喜愛。就好像紐西蘭奇異果一樣,臺灣鯛在國際上,也代表著產銷過程經過嚴格把關的最高品質吳郭魚。

從吳郭魚到臺灣鯛 源於非洲的臺灣之光

臺灣鯛是臺灣重要的水產,牠的另一個名稱吳郭魚,背後跟隨一段傳奇故事:臺籍日本兵吳振輝、郭啟彰將魚苗從新加坡帶回臺灣,順利繁殖成功並獲推廣,「吳郭魚」之名就是為了紀念他們。這段故事並非吳郭魚身世的結局,後續各試驗單位持續引進其他品種,嘗試選育肉質更佳、產量更大的吳郭魚,近年更以臺灣鯛之名行銷海內外。讓我們一起認識這條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