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托嬰中心女保育員虐多童?拉扯幼童大哭也不理 社會局調查中

台股上漲214.5點 收在21129.54點

「找車位神器」3秒搜出停車格!5縣市可用 駕駛實測嘆:相見恨晚

年輕夫婦自豪月花2千被讚很省 一項帳單金額卻讓理財專家無言以對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一直以來,我對於人們運用金錢的方式,以及他們認為自己會做的事和實際行為之間的落差,實在嘆為觀止。且讓我分享最近和一對年輕夫婦(丹尼爾與蘇珊)的對話,進一步闡述這樣的落差:

我:你們每個月花多少錢?

丹:大約2,000元吧。

我:那算是相當少耶!一般夫妻平均一個月的花費是3,000元。那你們的信用卡帳單金額呢?

蘇:大約4,000元。

我:……。

在我過去十五年身為理財專業人士的職業生涯中,這類典型的對話出現過成千上萬次。

本文出自《快思慢想理財法》
本文出自《快思慢想理財法》
丹尼爾與蘇珊自以為每個月花的錢比一般夫婦的平均開銷少1,000元,但實際上,他們的實際消費比平均值多出1,000元,還比他們最初認定的金額多2,000元。

這種思考模式並不只出現在應對每個月消費習慣的時候。一份研究顯示,人們低估未來支出的程度高達27%。

實際上,我們夫妻也受到這個問題困擾長達十年之久,幸虧我們運氣好,才找到更好的方法管理金錢。

我成為理財專業人士後,發現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類似的對話,於是決定深入探討,釐清為什麼多數人都不善運用金錢。

我發現,良好的金錢管理技巧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取得,只是幾乎不再有人傳授這項技巧。

此外,我們還必須先認知到,我們永遠都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雖然我擁有經濟學的榮譽學位,但這本書並不是要談經濟學。我想要了解的是,人類的心理如何影響我們運用金錢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採取某種做事的方法,接著便武斷的決定這些方法是否有效,完全不測試其他方法。

多年來,我不斷和凱莉以及丹尼爾與蘇珊等人,一同練習許多新做法,也閱讀眾多金錢心理學相關書籍、觀看金錢心理學相關影片,同時和人分享我在過程中學到的教誨。

所以,我在本書中說明的流程與方法,是經過許多年持續改良而來。我相當崇拜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他是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為在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開創性研究成果獲此殊榮,而展望理論被視為行為經濟學的基礎。

如果你還沒讀過康納曼的全球暢銷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強烈建議各位一定要拜讀。這本書有點厚,但充滿許多了不起的概念;其中一項核心概念是,我們實際上的思考方式和我們自認為的思考方式並不一樣。

(本文出自《快思慢想理財法》作者:馬克斯.菲爾普斯 譯者:陳儀)

相關新聞

華人社會富不過三代? 律師揭家族傳承6大工具 信託、控股、遺囑、稅務…不可不知

關於家族傳承的議題,一方面涉及財富傳承(資產傳承)、企業傳承,另一方面,在規劃…

妻子的復仇 1億資產外遇老公無力追回

結婚12年,直到老婆提離婚,才驚覺財產已被轉走近1億,詢問律師都無力追討!原來是妻子小盈佈局7年對出軌丈夫阿誠的復仇。 小盈與阿誠是外人眼中事業有成的恩愛夫妻,小盈在會計事務所擔任小會計,阿誠經

薪水4萬更快活?月收10萬已婚男羨慕單身友手頭寬裕:養家喘不過氣

結婚後,除了要養活自己外,勢必得負擔家庭開銷。一名網友發文,稱他一名月薪10萬的朋友抱怨每個月要負擔許多開銷,沉重的負擔讓他喘不過去,反之有一名40歲的單身朋友,雖月薪僅有4萬,但能夠自由運用金錢,讓他非常「羨慕」。

沒差這一包?省錢達人提醒3種「陷阱型消費」 讓你月光又超支

根據日本生活媒體「saita」報導,一位五口之家、每個月將家庭餐費控制在2萬日圓內(約新台幣4200元)的省錢達人三木ちな指出,許多家庭之所以存不了錢,與在超市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她提出三種常見的「陷阱型消費」,呼籲民眾留意日常採買的每一筆支出。

快思慢想理財法…「鐵公雞、節約者、中庸者、揮霍者與購物狂」你是哪種金錢性格?

人們根據成長過程與過往經歷,金錢性格會所有不同,但大致上可分為三類:痛恨花錢的人、熱愛花錢的人,以及不介意偶爾花錢的人…

年輕夫婦自豪月花2千被讚很省 一項帳單金額卻讓理財專家無言以對

一直以來,我對於人們運用金錢的方式,以及他們認為自己會做的事和實際行為之間的落差,實在嘆為觀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