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半年全台瘋大罷免落幕 南鯤鯓代天府國運籤又成話題

這招沒用?川普喊「不停火就免談關稅」 泰柬感謝但邊境砲擊仍持續

桃園醉男公園隨機毆人...10歲童遭毆打全身多處挫傷 警壓制逮捕

大罷免綠營重挫 賴還要續走自毀「黃磚路」?

波波漫畫
波波漫畫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昨天台灣民主制度迎來一次震撼教育式的檢驗。號稱歷來規模最大的「大罷免」行動,藍營完勝、罷團潰敗、綠營重挫,民進黨政府自二○二四大選以來,首度在選舉操作上遭遇全面挫敗。然而,在熱鬧的數字與勝負之間,我們更該問的是:這場政治動員的勝利,是否也是民主的勝利?抑或是另一場通往自毀的「黃磚之路」起點?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Kathleen Parker在七月廿五日以「川普的黃磚之路並不通往奧茲」為題,提醒世人:政治人物對於不同的陣營與聲音,如果只沉迷於控制與清洗,而非制度與包容,那麼所走上的不會是通往神秘王國的黃磚路,而是一條逐步自我融化、自毀聲望的深淵之路。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台灣執政黨的選擇,無比貼切。

罷免制度,本該是公民制衡代議士權力的合法手段;但當其背後的節奏與操作邏輯,逐漸轉由政黨主導、由中央指揮,原本屬於民眾的問責機制,卻悄然變質為黨派動員的工具。這次的罷免標的不再是施政失職的個別議員,而是整批在野陣營的象徵性「政治標本」—「只要你是對手,就要清除」,這不再是民主的遊戲規則,而是權力競技場的生死格鬥。

事實上,在這場大罷免前後,制度操作與民主精神的落差已令人憂心。從行政資源下鄉助選,到執政高層釋放「整肅反對勢力」的言論,再到媒體鋪天蓋地的暗示性報導,所營造的不只是一次投票,而是一場清洗異己、劃清敵我、鎖定忠誠的權力儀式。

這場行動,無疑點燃了在野陣營支持者的激情,也一度穩固了政黨動員結構;但後果是什麼?是制度信任的進一步流失,是對選票與民意真正價值的質疑。選舉操作成為「政治清算的遮羞布」,制度成為「黨意合法化的工具」。這樣的走勢,不正是走上那條「黃磚之路」嗎?乍看之下金碧輝煌,實則通往虛構的幻境與制度的空心化。

真正成熟的民主,不只是讓你贏,更要讓對手可以安全地輸,並繼續存在。政治應是長期博弈,而非一次性的殲滅。當勝利淪為消滅異己的藉口,當罷免轉為打擊對手的儀式,民主已不再是權力的節制機制,而變成權力的延伸手段。

這次罷免結束後,藍營獲得壓倒性勝利,的確重新定義了戰略主導權,但問題仍未解決。罷免制度的初衷能否被重新理解?選民投下選票時是否感到自由而非被挾持?在這些問題未被認真對待之前,每一次的勝利都可能是下一次信任流失的開端。

罷免,是權利,不是武器;民主,是共存,不是清算;選舉,是節點,不是終點。

台灣現在的關鍵不在於誰贏,而在於制度還剩下什麼。如果執政黨執意走在這條政治清算的黃磚路上,那麼結局恐怕如同Kathleen Parker所言,不是走向王國,而是逐步走進權力自毀的深淵。

賴清德 大罷免

延伸閱讀

罷免開票結果/大罷免失敗 黨政人士:門檻難達成但藍委惡行確實激起社會憤怒

罷免開票結果/綠營大罷免遭完封 蘇貞昌喊話「繼續走就有路」

罷免開票結果/攜6立委挺過大罷免 蔣萬安籲停止內耗、準備正視灰犀牛

罷免開票結果/基隆罷免林沛祥案未通過 罷團:尊重人民選擇

相關新聞

大罷免給三黨的教訓:為政以德 勿輕試「白虎湯」

吵嚷將近九個月的首波大罷免落幕,廿四比○,台灣選民選擇民主制衡,國會結構不變,有一首宋人楊萬里的詩,非常適切形容這次的大...

大罷免綠營重挫 賴還要續走自毀「黃磚路」?

昨天台灣民主制度迎來一次震撼教育式的檢驗。號稱歷來規模最大的「大罷免」行動,藍營完勝、罷團潰敗、綠營重挫,民進黨政府自二...

名家縱論/民主止跌回升的關鍵時刻

昨天舉行的第一批罷免投票開票結果,成案的廿四位國民黨立委全部未通過,另民眾黨新竹市長也未通過,當然最終席次有無變動,還繫...

反思罷免 理由書不該是謠言傳播站

台灣首次大規模、被罷免者全為在野黨、難掩「追殺」意味的首波罷免投票昨天落幕,結果出乎許多人預料「大罷免大失敗」。

協商才能解大法官提名僵局

日前立法院再度全數否決總統提名的七位大法官人選。目前司法院僅存八位大法官,憲法法庭無法運作的困局依然延續,攸關人民權利救...

台灣中道力量的勝利

首波大罷免結果揭曉,藍白沒有得意的本錢,當然今天這種結果代表藍白支持者強烈凝聚,想要給執政的民進黨一個教訓,但也有不少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