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就業報告疲軟+關稅調整 道瓊大跌542點、那指重摔2.24%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貿戰略應大幅調整

區域經貿戰略應大幅調整。航運貿易示意圖。 路透
區域經貿戰略應大幅調整。航運貿易示意圖。 路透

川普政府對全球主要貿易國重新設定關稅稅率框架,對台灣企業國際布局形成直接衝擊。尤其是針對中國大陸、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祭出「差別性關稅待遇」,影響自這些國家輸美產品成本與市場競爭力,將使原本以亞洲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出現明顯裂解。對台灣而言,無論是電子業、汽車零組件、鞋業與紡織業,均必須重新盤整海外布局邏輯,政府過去八年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也須徹底檢討與重整方向,才能因應全球新局。

川普善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將之內政化、政治化與選舉操作,並不令人意外。新一輪稅率談判最大特點,在於「選擇性優惠」與「差別待遇」:其中越南、菲律賓、印尼保有相對低關稅;此外,跨國供應鏈更須重新評估出口通道與中轉地布局風險。需要留意的是,美國政府與東南亞若干國家簽署的貿易協議中,對於可能涉及自中國轉運出口的商品課以較高之關稅,台商在規劃輸美產品供應鏈時應特別注意,避免誤踩紅線而被美國視為「洗產地」對象。

未來台灣企業全球營運策略,必須從過去單一生產基地與出口國的「線性思維」,轉向多地生產、多國配置的「模組化思維」。例如,汽車零組件產業可考慮在越南或墨西哥建立模組組裝基地,以符合當地原產地規則與稅務規避機制;資訊電子與伺服器製造業也應強化美墨布局,避免成為下一波關稅懲罰對象。鞋業與紡織產業則宜評估在印尼、菲律賓建立替代工廠,分散來自中國或高風險東協國的生產比重。

與此同時,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亦須同步升級。該政策原意在降低對中國市場依賴、拓展東協與南亞市場,但過去八年較強調教育、文化與觀光交流,在產業實務上收效有限。此外,涵蓋國家過多、資源分配過廣、缺乏產業導向,也是導致政府與企業節奏錯置的根本原因。

面對川普所激盪的國際經貿新局,新南向政策應轉型為「全球供應鏈重整支援方案」,以產業需求為主軸,聚焦至多四個具戰略意義之核心國家深耕布局,如越南(電子)、泰國(汽車)、印度(製藥與軟體)、印尼(紡織與製鞋)。政府更應設立「海外稅務與商業物流諮詢平台」,提供企業原產地認證、關稅計算與中轉策略,協助精準選址、控制風險、合理避稅。

其次,國際布局策略應從「出口導向」進化為「雙向共建」。政府可促成台灣企業與當地合作推動技術移轉、人才共育與供應鏈協作,如導入我國技職教育模式、協助設立產業職業學校,或與當地政府共建資安、醫療、綠能等研發平台,俾建立長期互賴與制度性信任。

然而值得特別留意的是:未來在AI與機器人核心技術與產業規格,美中可能分道揚鑣,逐步走向「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新態勢。故對於中國及其可能外溢至東協、中東、南美等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市場,台商亦必須深度參與,不應缺席。在全球科技分裂風險升高下,能否同步參與美國主導技術體系與中國主導在地市場,將是台灣企業必須兼顧的兩難課題。

最後,新南向政策體制應優化。過去八年外交部與經濟部分工不明,導致方向不一、資源分散。新南向辦公室應轉型為「行政院區域經貿戰略指揮中心」,聚焦區域法規、關稅、物流與市場情報,即時回應產業動態與企業需求。

總言之,川普掀起的關稅重組風暴,是一次全球供應鏈板塊的再排列。對台灣而言,既是挑戰,更是轉型契機。企業應果斷調整布局策略,政府則須擺脫過去政治性南向思維,轉向務實、產業導向的支持機制,才能在變局中穩住台灣跨國供應鏈地位,並進一步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社論

延伸閱讀

若日韓關稅都談成15%…台灣超過怎辦?PTT崩潰:川普贏麻了全球跪著求減稅

川普拒過境美?柳采葳曝賴清德心魔:難走出蔡英文障礙

新聞評論/美中博弈下 賴清德的處境內外交迫

MAGA內訌 川普被「性奴門」所困

相關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關稅談判 關鍵在投資額

台美關稅談判,已經到了大限的8月1日,據悉大框架極有可能美國課台灣15%關稅,台灣開放美國進口產品零關稅,另投資美國4,...

聯合報社論/賴朝的「忠臣」們

大罷免失利,綠委王世堅進言,希望賴清德停止八二三的第二波罷免行動。王世堅的諫言,受到外界讚賞,卻遭到黨內同志群起圍攻。綠委王義川的話最難聽,嗆他「不服從命令的,滾啦!」林楚茵批他「吃裡扒外」,吳思瑤則譏他罷免「參與零度」。

聯合報社論/不知反省的賴清德,根本未將心思放在國政

大罷免慘敗收場,賴清德不辭黨主席負責,反下令黨公職繼續支持公民團體的八二三罷免案,表示不罷休的立場。就在此時,傳來台灣將被美國課徵廿%關稅的消息,高於日、韓等競爭國家,但細節則仍無所悉。賴總統昨天舉行記者會,聲稱廿%關稅只是「暫時性」的,雙方還會繼續談判。但攸關國家命脈的關稅談得如此隱晦,連要付出幾兆投資的代價、百工百業要如何因應都諱莫如深,賴清德的國家治理真是本末倒置到了極點。

聯合報黑白集/老柯賣「大成宮」衛生紙

民進黨把民主當生意,抗中保台也變成了買賣。喊了大半年的大罷免大成功,青鳥們原以為,人生最大惡耗就是七二六抱了個大鴨蛋;但眼睛還腫著,就發現錯了。真讓他們崩潰的竟是,導演這場罷免大戲的柯總召,早就想好怎麼拿著他們衝鋒陷陣的戰果,換自己發財的機會。

聯合報社論/向清醒的民意致敬,國民黨如何不辜負他們

這波大罷免以廿五比零遭「完封」,對藍營自是無比的鼓舞。但如果將理性選民「反對大罷免」,解讀為「支持國民黨」,則是過度簡化,且誤判形勢。事實上,這次大罷免,是廣大選民憂心國家變調為賴清德獨裁、民進黨專政,因而積極投票反制的結果,可謂一次「公民自救行動」。對這股清醒而理性的民意,國民黨必須心懷感激,並在問政中時時回應這樣的聲音。

聯合報社論/看韓、星發消費券,卓揆若覆議是自取其辱

國民黨在《韌性特別條例》增訂「普發一萬元現金」,行政院長卓榮泰以「違憲」及「債留子孫」為由,始終拒絕拍板。大罷免失敗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