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降關稅後 陸消費品出口商抓緊時機對美出貨

在中美於日內瓦會談後,因關稅降幅超出預期,大陸多名消費品外貿商表示,將儘快恢復對美出口。惟因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反覆無常,也讓中國的貿易商警醒,必須拓展內銷通路、尋找替代市場來分散風險。
財新網報導,在聯合聲明發布後,主營服裝品類、做阿里巴巴和獨立站的深圳市翔飛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溶表示,目前還不清楚聲明中的5月14日降低關稅,是針對14日到港的貨物還是14日在中國裝船的貨物,需要等待海關具體通知,目前還未和客戶溝通關稅成本如何分擔的問題。
而做鞋類代工起家的溫州德賽集團總經理張文杰同樣稱指出,計劃恢復對美出口,但在經過兩輪貿易戰,盼能拓展內貿市場,擺脫對單一市場依賴。報導稱,此次貿易戰讓很多企業主思考,訂單集中風險也集中。沒有自有品牌,工廠話語權不強。
廣州星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夥人張鵬直言,不會再像過去到北美大批量存貨。美國市場如今變得不穩定,「暫時沒那麼多時間去消耗,索性把精力放在其他國家的市場,走多邊形路線」,正思考如何重新布局跨境電商,未來有可能更加看重東南亞市場。同時,正拓展內銷管道。
汕頭飛鷹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裕欽稱,美國各州都擁有關稅的徵收權,此前加州拒絕對中國進一步加稅,因此公司的貨物通常運到加州洛杉磯港。「相較於關稅,更擔心匯率波動對利潤的影響」,訂單都是美元計價,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下跌對利潤衝擊更大。
BBC中文網引述Atlas Ways大中華區負責人李昀認為,「對一些企業來說,現在已經不太相信關稅永恆不變,對於企業來說,能做的就是在下一場變局來臨前,構築好自己企業的護城河」,已有企業從之前的被動跨國貿易到嘗試主動拓展國際渠道的狀態中。
界面新聞指,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關稅加徵問題「指望一兩次談判解決不現實」,短期內外需放緩勢頭難以扭轉,擴內需政策不能鬆勁。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邵翔亦指,中國對美出口的下行風險已在4月充分釋放,4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的邊際下行幅度已超過30個百分點,未來90天內預計將呈現邊際修復。不過,30%的保留關稅仍普遍高於美國對其他國家的關稅豁免,「搶轉口」動能預計將減弱但仍會持續。
荷蘭ING集團的研究報告稱,預估中國5、6月對美出口或將大幅反彈。取決於談判的進展,7及8月可能再次看到「搶出口」,尤其是在90天期限的末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