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韓驚傳校園攻擊!高2生持刀砍校長釀重傷 書包藏多把菜刀鐵鎚

幫小孩製作「柯南麻醉手錶」玩具被陰!媽媽被瞄準「衰變成攻擊目標」

流通商戰/百貨支柱晃了 化妝品業績為何「真的不好」?

搶出口、搶兩新效應 大陸工業企業利潤「黑翻紅」

首季大陸工業企業利潤年增0.8%,扭轉自去年第3季以來持續下降態勢。 新華社
首季大陸工業企業利潤年增0.8%,扭轉自去年第3季以來持續下降態勢。 新華社

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人民幣1兆5,093億元,由去年全年下降3.3%轉為年增0.8%,並扭轉自去年第3季以來企業累計利潤持續下降的態勢。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指出,企業營收的提升和利潤率改善是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增的主要原因,「搶出口」和「搶兩新」帶動內外需雙雙擴張。然而,4月開始對等關稅對出口的影響或開始顯現。

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1-2月下降0.3%轉為增長2.6%,企業當月利潤有較明顯改善。

陸工業企業累計營收及利潤年增速
陸工業企業累計營收及利潤年增速

工業企業營收增長持續加快。隨著工業生產增長加快,帶動工業企業營收繼續改善。第1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32.14兆元,年增3.4%,增速較1-2月加快0.6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營收累計增速自去年12月以來持續加快,為企業獲利恢復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大陸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指出,第1季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近六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有24個行業利潤增速較今年前二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其中製造業改善明顯,第1季利潤增長7.6%,加快2.8個百分點。

于衛寧表示,「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效果繼續顯現。第1季專用設備、通用設備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4.2%、9.5%;可穿戴智慧設備製造、電動機車製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78.8%、65.8%,皆高於全部工業企業平均增速。

中國銀河證券指出,從量、價、利潤率三要素模型來看,貢獻最多的還是量,工業增加值1-3月實現年增6.5%的強勁增長,單月上漲7.7%,3月內外需搶出口和搶兩新讓企業生產和銷售同時得到提振,因此1-3月營收年增率上升至3.4%。

展望未來,中國銀河證券表示,首季工業企業利潤全面回升取得良好成績,強有力的政策效果為全年經濟打下基礎。不過首季亮眼的利潤背後仍蘊含對經濟的擔憂,其一是3月資料凸顯「搶出口」和「搶兩新」帶動內外需的擴張,但4月開始對等關稅對出口的影響或開始顯現。

其二是價格仍保持低位,改善的信號暫不明顯。其三是企業回款周期還在延長,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的進一步上行對供應鏈整條付款路徑都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

分析指出,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兩新政策擴圍給出一定增量預期,同時也指出「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並在就業領域重點照顧受關稅影響的企業,讓外向型企業可以透過轉內銷的方式獲得政策支援。未來需要關注4月出口的影響及政策的力度。

人民幣 對等關稅

延伸閱讀

煙硝未停…受關稅戰影響 美國、大陸跨境電商平台集體漲價

國產崛起!大陸Q1進口車下滑近四成 美車進口年減近七成

大陸本土車廠崛起 日產武漢廠開工率不到1成…明年關廠

王毅晤中亞外長批美關稅 支持6國聯合自強

相關新聞

4月約40艘次巴西大豆船停靠舟山港 美國大豆恐難再銷陸

《日經亞洲》4月21日曾報導,中國大陸自今年1月中旬起就凍結美國大豆和玉米的採購訂單,並減少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同時增加了...

大陸民營經濟法即將通過 應可防止「遠洋捕撈」

備受關注的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昨天在十四屆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提交審議,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主...

搶出口、搶兩新效應 大陸工業企業利潤「黑翻紅」

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人民幣1兆5,093億元,由去年全年下降3.3%轉為年...

陸核准10核電機組 投資逾9千億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日決定核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這是二○二五年大陸核電項目審批首次開閘。這次共批准十台新機組,...

從投行看大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項目鑒定新規分析

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台商應規範研發管理,明確項目創新目標,制定可量化的技術指標以降低鑒定失敗風險。

陸汽車進口 大減近四成

數據顯示,大陸今年首季進口汽車9.5萬輛,年減39%。專家指出,目前大陸進口車主要靠豪華車需求支撐,非豪華進口車劇烈萎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