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蘆飛鶩圖」返鄉 中美文物交流持續

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雖然仍緊張,但文物藝術交流不輟,傳世宋畫「秋蘆飛鶩圖」去年底至今年初,從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借展到大陸浙江省博物館,創下首次從海外回鄉展覽的紀錄。
宋畫分散在世界各地,浙江省博物館去年底至今年初推出「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展覽,成功從美國博物館借到展品,中新社「東西問」欄目7日刊出「秋蘆飛鶩圖」商展的過程,當時負責聯繫策展的大陸浙江省博物館前館長陳永華指出,在中國文博界,借單件文物其實比借整個展覽難度更大,此次籌備「問羽」展時,館方向海內外多家博物館廣發邀請函,然而,借展過程困難重重。
他解釋,部分書畫作品因處於休眠期,出於文物保護考慮無法出借;受內部流程等因素制約,還有些文物需要提前提交申請;此外,一些海外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對浙江省博物館「還不夠了解」,最終未能借到展品。此次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將梁楷的「秋蘆飛鶩圖」和李迪的「宿禽激湍圖」兩幅畫作借給浙博,對此他深表感謝。這也是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所藏的宋代花鳥畫首次在中國展出。
陳水華介紹,花鳥這一題材,起初祗是人物畫的裝飾元素,而作為獨立畫科,大概萌芽於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花鳥畫在西蜀和南唐突然興盛,出現明顯的風格分野,到了宋代,在偏愛且擅長花鳥畫的宋徽宗趙佶帶領下,畫院花鳥畫形成的準確細膩、合乎物理的寫實風格,被稱「宣和體」。
「秋蘆飛鶩圖」由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於1984年從日本大阪購入,其收藏歷史可追溯至德川家族。該畫描繪了喜鵲、燕子和鴛鴦三種鳥類,採用一角式構圖法,即在畫面一側留出大片空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並契合禪宗「萬物皆為幻象」理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