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知存活只有兩隻 民間公益組織懸賞十萬尋找斑鱉

5月6日上午,小紅書平台上一則「尋找最後的斑鱉,發現活體獎勵10萬元」懸賞令,在多個社交平台上出現並引發關注。
懸賞令發布者張先生表示,當前中國許多淡水龜鱉在野外正遭受嚴重的捕捉威脅,因此想用懸賞來嘗試尋找斑鱉。
一個名為「瀕危物種基金」的賬號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多個平台發布懸賞令,並提到「發現疑似斑鱉後,請立即與『瀕危物種基金團隊』聯繫,並盡可能提供清晰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團隊將安排專業人員現場鑑定或委托權威機構確認。經專業機構鑑定確認發現的為斑鱉後,瀕危物種基金『項目團隊』將在15個工作日內與發現者聯繫者,並完成10萬元獎金的發放工作,並向公眾公開細節」。
文章還提到,該基金於2015年由多位志願者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發起,目前「瀕危物種基金」由山西眾信公益基金會輪值發起,多家公益環保機構落地執行。
《大皖新聞》報道,該賬號發布者張先生介紹,自己是瀕危物種基金項目團隊的負責人。該團隊是民間非營利性質的社會組織,長期致力於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談及此次發起尋找斑鱉懸賞活動的緣由,張先生表示,當前中國許多淡水龜鱉在野外正遭受嚴重的捕捉威脅,即便存在幼體或稍大的亞成體,也常常因外形相似,被當作老鱉而慘遭捕捉,「所以我們想用懸賞的方式嘗試一下,如果真的有(斑鱉)個體被發現,那我覺得我們這個方式還真的是可行的」。
張先生介紹,斑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目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鱉只有兩隻,分別生活在蘇州動物園及越南宣漢湖。
斑鱉作為體型龐大的珍稀物種,其成年個體背甲長度超過1米,體重可達100公斤以上。其背甲呈橢圓形,多為橄欖綠或黑綠色,上面布滿不規則的黃斑;頭部碩大,吻部突出,鼻孔位於吻端;四肢粗壯,趾間具蹼,十分適宜在水中遊動。
與中華鱉、山瑞鱉等相似物種相比,斑鱉背甲更為平滑,黃斑的數量和分布獨具特色,這也是辨別斑鱉的關鍵特徵。然而,中國關於斑鱉的相關數據十分匱乏。現有資料大多聚焦於成年個體種群,對於幼體、亞成體斑鱉的資料則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張先生呼籲,希望更多的資深專家能夠分享詳細資料,助力公眾更好地鑑別斑鱉。
張先生介紹,在分布區域方面,團隊推測雲南紅河流域可能存在野生斑鱉,而長江流域、錢塘江流域的野生斑鱉已基本絕跡。不過在寺廟等地,仍存在發現斑鱉的可能性,「事實上,很多斑鱉個體都是在寺廟的放生池中被發現的」。
他表示,若發現斑鱉種群,團隊將優先對該種群的棲息地實施保護措施;若僅發現一個個體,則會先進行觀察,並及時向相關部門匯報,由專業人員作出科學決策。
張先生透露,團隊未來計劃對北方銅魚(鴿子魚)、白鱘等瀕危物種開展懸賞尋找活動。但目前該計劃尚未付諸實踐,除了資金來源問題,也存在爭議性,擔心有人會為了獲利去大規模地捕撈,「我們是希望牠們能夠長久地生活,跟我們人類一樣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而不是因為人類的干擾等導致牠們的滅絕,我們希望的是這個物種還能存在、能夠正常地活下去」。
延伸閱讀:
「與恐龍同期活化石」中國神獸斑鱉全球剩2雄性 基因複製亦難救
01直擊大陸唯一海龜保護區|每年僅數隻綠海龜上岸產卵 亟需保育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