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試辦共停2.0 新北續觀察 重機族盼破車種隔離

台北市今起啟動「機車與大型重機共用格位2.0」計畫,全市擴增至1054格、皆設於鬧區,並以藍框標示與新式牌面強化辨識,改善過去牌面模糊、使用率僅0.08%等問題。相較之下,新北市交通局則仍持保守立場,表示將觀察台北試辦成果與民眾需求,再行檢討後續方向。
新北市交通局表示,目前新北全市設有452格大型重機專用停車格,分布於13處路段與71處停車場,平均使用率約5成,高峰可達8成。交通局回應指出,將觀察北市計畫實施成果及民眾實際需求,繼續滾動式檢討新北市大型重型機車專用停車格試辦計畫後續方向。
不過,對於長年缺乏停車彈性的重機族來說,現行制度「車種分流、專位專用」早已成為痛點。27歲的黃姓騎士直言,專用格使用率本就不高,「沒人停的時候,那些位子就空著,在寸土寸金的市區根本是浪費」。他指出,若無專用格,只能被迫停進汽車格,「還是回歸到最浪費空間的做法」。
31歲的吳姓騎士更不滿制度「看車不看格」的荒謬。他表示,多數重機都能完整停入一般機車格,但卻因為牌色不同被迫停在遠端的專用格,「連地狹人稠的台北都開放了,新北到底在堅持什麼?」
另一名26歲的許姓重機騎士則強調,重機族自知車價高、易受損,「我們反而是停車最小心的族群,停得比白牌還正。」他認為,政府應根據車身大小設計彈性政策,「一車一格、多占者付費」,才能真正反映公平使用原則。
長期關注重機議題的「通勤者之歌」指出,台北市這次推動的共停格2.0計畫在選點上很有策略,不僅集中於整段路側,也多設於使用熱區,共停格的政策也沒有排擠原有機車空間的疑慮,對使用者而言彈性更高,「一個人還是一台車,不會因此多佔用其他人的位置」
他批評,大型重機專用格現實狀況是「格子在那、不見得有人停」,容易造成空間浪費,進一步引發用路人之間的對立,例如汽車與機車族群認為格位被畫走,引起不滿。五成的使用率也代表還有一半的時間空在那邊。他認為,與其硬性畫設,不如效仿北市推動共用格的做法,同時也呼籲北市可以再作調整,「重機能停一格的就一格、需要兩格的就按比例收費。」認為配合滾動式調整與彈性管理,才能兼顧公平與實用。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黃柏岳指出,雖然仍偏好「一車一格」的設計理念,但台北市現行做法相對可接受。他分析,新北目前雖有規畫,但始終未能鬆動對「重機專格」的堅持,「期待新北至少也能試辦,觀察實際使用情況」。
黃柏岳也提醒,現行法規訂定的機車格標準為2公尺乘以1公尺,地方政府卻常因空間考量畫得更窄,造成大型重機停不進去部分機車格的狀況。他認為,政府該從制度與現場繪製兩端一併檢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