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東潛逃疑雲延燒 管碧玲:科技監控是防逃關鍵
繼多名經濟犯棄保潛逃後,日前因吸金22億元遭重判12年的三聯集團負責人徐少東,近日疑似潛逃出境,引發社會譁然,政府防逃機制與司法威信備受質疑。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科技監控是防逃關鍵,強調應在人權與公共安全間取得平衡。
海洋委員會今晚發布新聞稿表示,為建構我國科技輔助監偵防逃通報,完善跨部會協處機制,主任委員管碧玲今天邀集海巡署、內政部警政署、移民署及法務部調查局等機關,共同參訪臺灣高等檢察署科技設備監控中心。
管碧玲強調,科技設備監控已成為現代防逃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即時掌握行蹤與風險動態,為司法判斷提供重要依據,但應同時兼顧人權保障。
管碧玲去年開始協調相關機關建立共識,在法院、檢察體系8個月來的努力下,科技監控已經建立成熟的機制,未來臺灣高等檢察署科技監控中心將與警政、移民、海巡等部門,可以更緊密合作,達成人權保障與公共利益的平衡。
管碧玲說,科技監控作為替代性羈押手段,法律明文規定適用於「有羈押原因但未聲請羈押」的情形,實質上是對嫌犯給予更具人權考量的寬限機制。
管碧玲坦言,每起矚目案件的潛逃都對政府公信力造成沉重打擊,去年她已在行政院查緝走私偷渡聯繫會報,推動強化跨部會通報及橫向聯繫,盼提升防逃效率。
海委會表示,根據海巡署統計,截至5月14日,全台遭限制出海人數達6539人,其中併同科技監控者為74人,占比僅1.13%,顯示監控運用仍屬審慎。
管碧玲說,像「88會館」案的郭哲敏、遠東航空前董事長張綱維,皆因違反監控規定遭法院羈押,顯示監控設備能即時發現異常行為、提高防逃成功率。
台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張斗輝說,科技設備監控要成功,跨部會的合作是重點,已指示科控中心,對於未來如何與警政、海巡機關的合作著手進行規劃。
管碧玲強調,從法務部統計顯示,法院、檢察署科技設備監控的開案件數逐年增加,2021年到去年院方、檢方共開案138案,而今年院、檢加起來共開案164案,已超過先前總合。
如何讓公共利益與人權保障兼顧,有效防止潛逃成為重要的課題,管碧玲期許相關司法、檢察機關合理運用科技輔助,為國人打造更安全、安心的社會環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