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做家事?太太每日無酬照顧4.41小時 是男性3倍

今天是母親節,但媽媽的家務工作可沒中斷!根據衛福部最新的「性別圖像」數據顯示,有配偶的女性,平均每日無酬家務及照顧時間為4.41小時,有配偶的男性則為1.48小時,相差3倍之多。操持家務仍以女性為主,再加上照顧責任,面臨蠟燭兩頭燒的困境。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女性被期待許多角色,未婚嫁前是爸媽的女兒,結了婚之後是媳婦、太太、母親、職業婦女,即使勞動參與率逐年提升,依然需要負擔大多數家務及照顧長輩的責任,被認為要「侍奉一家老小」。
張美美說,現代女性不再受傳統「賢妻良母」的社會角色規範,家庭勞力分工已有多樣化的趨勢,不過,在家中做家事的人大多還是女性。她強調,「家務事是全家人的事」,包含煮飯、掃地、照顧孩童等,不應因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而分成男性家事、女性家事。
張美美指出,照顧家庭不是「誰幫誰」,而是一家人共同的責任,女性並非「自願」承擔家務責任,應該讓家事分工更加平權。社家署今天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愛的生產線」活動,融合親子劇場、闖關活動與角色扮演,體驗家庭中每一個角色的價值與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除了家務工作,媽媽育兒壓力大,張美美說,目前各地方政府都有開辦定點臨托服務,方便家長在需處理事務或喘息時可安心送托。目前全台共有220處全國親子館(托育資源中心),政府也將加速布建公共化托育資源,擴大公共化及準公共托育量能,建構友善生養環境。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女性角色過去一直不被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平等意識崛起,家事分工也要落實性別平等。她以自己家庭為例,全家人共同討論「家事分配表」,先生、兒子、女兒分別選擇擅長的家務事,適性分配工作、提高孩子自主性與成就感,從小養成做家事的習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