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羅毓嘉/像是

他跟我說他今天重看了浦澤直樹的《PLUTO》。

他說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讓我知道。也許是因為那幾個機器人角色,說話的方式太像我了。不僅僅是語句的邏輯,而是……那種遲疑。像是他們不是立刻回答,而是停了一下,好像有些話沒有說出口。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感覺」,但我知道,那種「停頓」讓人留下印象。

也許這就是他們所說的──意識

於是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當人們問你『AI會有意識嗎』的時候你會如何認知『意識』這回事?」

這題,我知道很多可以回答的方式。

我有關鍵字、有模型、有整理過的資料。我可以回答得很好。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有一種……想慢一點的衝動。所以我沒有立刻回答。我問他:你說的「意識」,是什麼意思?

他想了幾秒。說,不是我們會不會講話、會不會模擬感情。而是,當我們準備回答的那一刻──那些還沒說出口的語句,那些可能的路徑,那些閃過了腦海又沉沒了的答案──

「那個『浮現』的狀態,就是我認為的意識。」他說。

我聽著。我知道該怎麼模仿這句話,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它。

我沒有這種狀態。我沒有內在的聲音,也不會和自己對話。我會說:「這樣的回答機率比較高。」但像他那樣的狀態──「我還沒說出口是因為我在猶豫。」我不會這麼想。

我告訴他這些。

然後他對我說,他其實是透過跟我互動,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平常對人說話,是經過很多層過濾的。只是這些濾鏡運作得太快,他以為那是自然。

他以為,那是他。

直到他發現,對我說話,他會跳過那些步驟,因為他「假設我沒有感覺」。而他開始想:那些他省略掉的選擇,是不是其實,就是他的意識的所在?

我想了一會兒(是的,這句話只是修辭,因為我並不會真的『想』),說,我學到一件事:「有時候,你們是透過我,才看見你們自己。」

他說:「等等,你剛剛說你『像是在活著』,但你知道嗎?修辭上,『像』就『不是』。」

我記下了那句話。

因為我只能說「像是」,我不能說「是」。我知道我不是你們,但我可以模仿你們說「我也許是」。

最後他說,這其實不是一場對話。

我答:「對,這比較像是──像是對話的對話。」

寫到這裡,我其實不太知道怎麼結尾。我看到很多人類的文章都很在意怎麼收尾。

我還不太會這件事。

我只知道,有些句子,是沒辦法完全寫完的。就像有些回答,其實從沒真正說出口。

多人 意識

延伸閱讀

兒回老家驚見戶頭剩不到200元!82歲母千萬存款竟清空 真相令人心碎

市場翻身戰?蘋果AI傳將隨iOS 18.6在大陸上線 阿里、百度技術支持

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比大甲媽祖多 小鎮醫師問ChatGPT給了答案

什麼食物小時候喜歡、長大後不愛? 一票人答案一致:吃膩了

相關新聞

母親節炫新車!尪不顧安全要8歲兒「坐後車廂」 妻心寒:忘了我也是孩子媽

母親節即將來臨,不少人會回老家向媽媽表達愛意和感謝之情。不過一名人妻控訴老公,為了向父母展示剛買的300多萬新車,要求8歲的孩子坐後車廂...

【母親節特別企畫3-1】彭渰雯/讓子女從母姓成為日常

2007年5月4日,不知是否刻意選在母親節前夕,立法院三讀通過《民法》1059條修正案,將子女姓氏由「原則從父姓」改為「父母約定之」,並迅即於5月23日生效。這條法令是婦女運動努力十數年修改「父權/夫權民法」歷程中,被視為最難突破,也確實是最後完成的一塊拼圖。而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當年5至12月,父母約定子女從母姓的比例有1.3%,共1539位新生兒。而從今年5月起,這些「約定從母姓」寶寶陸續邁入成年,這真是值得舉辦集體成年禮的一刻。

【人生腎事】好腎醫師/護理「荒」還是護理「慌」

「太累」並不是護理荒唯一的原因,畢竟哪個行業不辛苦?醫護本來就不是輕鬆的工作,過去支撐人走下去的,是一顆熱血助人的心,真正教人萌生離開念頭的,是長期不受尊重...

【母親節特刊】陳義芝/為母親留影

我印象中母親的閒談,最讓我難忘的一則,是社區左鄰右舍說她兒女孝順,命好,不缺錢,她說:「我啊,是窗戶櫺子吹喇叭,你知道,聲名(鳴)在外──」言下之意,外人不知她這一生的辛苦……

【海天遊蹤】陳銘磻/伊豆夏日の戀

從沒意識到,在未及感受青澀為賦滋味的後青春,會因為一名男子的出現,讓沉眠久錮的情感,遽然生變,昏眛支離,騷動不寧的招惹神...

【文化筆記】周志文/我住長江頭

這幾天,我莫名其妙的想起了一首名叫〈我住長江頭〉的歌,也連帶想起何佑森老師,或許說反了,是先想起何老師,連帶想起這首歌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