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該吃鱸魚湯、生酮飲食餓死癌細胞? 營養專家解答

許多民眾罹癌後,循坊間流傳方式試圖補充營養,也有人「想把癌細胞餓死」,最終卻因營養不良過世。國內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防腐劑、食品添加物是肺癌危險因子之一,臨床上也有許多病人詢問,該如何補充營養,甚至透過飲食預防肺癌。為此,他與營養師合著「肺癌治療與精準營養」一書,提供病人參考。
前副總統陳建仁是陳晉興患者之一。他表示,2014年冬天,經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肺部毛玻璃狀病變,腫瘤大小約0.9公分,經微創手術切除,含周邊正常組織,共切下一個拳頭大小;為協助補充營養,妻子在自己麻醉未退、還在昏迷狀態時,就回家煮好「鱸魚湯」,許多民眾罹癌後都會煮這道料理補身體,事實上不只鱸魚有效,「只要蛋白質含量高,就有幫助。」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自己是腸胃科醫師,時常要求病人維持營養與飲食,執業過程中發現,許多癌症病人對營養有迷思,甚至許多病人不是因癌症而過世,而是營養不良而死,許多民眾誤認罹癌後「要把癌細胞餓死」,實際上癌細胞還沒被餓死,病人就先被餓死了。建議民眾不要把藥物當食物,而要把食物當藥物,許多營養食物雖然難吃,但對疾病有幫助。
輔仁大學營養系特聘教授許瑞芬在書中提到,蛋白質可對組織器官與細胞發揮功能,例如血紅素蛋白可幫助紅血球攜帶氧氣,免疫球蛋白則可支持免疫系統;每攝取一公克蛋白質,可提供4千大卡能量,蛋白質不僅是身體結構基石,也是「維持生命運轉引擎」。攝取高品質蛋白質對於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與能量代謝有幫助,也是「預防癌症在內疾病,至關重要原則。」
許瑞芬也提到,腫瘤細胞為快速增生,會大量吸收葡萄糖產生能量,所以坊間流傳「不吃糖可剝奪癌細胞能量來源、餓死癌細胞」說法,有人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生酮飲食,想藉此阻斷癌細胞利用葡萄糖快速增長,延緩腫瘤生長。不過,若攝取過少碳水化合物,導致熱量不足,反而會削弱細胞保護機制,「尤其癌末病人免疫力差、能量不足,在採取生酮飲食,反而更危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