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奶嘴釀禍 衛福部:兒虐16%、兒少性剝削7成與3C有關

許多父母把平板電腦當成「電子奶嘴」育兒,餐廳中孩子安靜低頭滑手機畫面民眾不陌生。衛福部最新統計,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已從2021年3.17小時,增加至2024年為3.96小時。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3C使用與兒虐大有關係,去年身體不當對待案件,高達16%與兒少使用3C有關,多數案件為家長發現兒少作息不佳、網路交友而衍生管教過當。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統計,2021至2024年兒少平日平均上網時間成長37%,假日平均上網時間也呈現逐年上升,增幅11%。張秀鴛表示,手機、平板已成為許多孩子的童年,取代過去跳格子、盪鞦韆等以玩耍為主的童年,不僅影響兒少社交、情感和心智發展,也因父母管教問題,衍生兒少保護問題。
113年身體不當對待案件數共1810件,其中284件與3C管教因素有關。張秀鴛表示,兒少與家長對使用3C觀點不同,是導致家庭衝突主因,兒少認為在學校壓力大,回到家中追劇、打遊戲放鬆有何不可,且使用社群媒體才能維持同儕關係,跟得上流行話題;家長則擔心孩子視力惡化,注意力差,缺乏運動等問題,或擔心孩子沈迷手機,交友不正常或親子關係惡化。
亞洲大學副校長、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表示,過度使用3C產品,已導致「過度焦慮的下一代」,自己在2018年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國高中生家長因使用3C管教導致親子衝突比率高達24.1%,且疫情後隨遠距學習普及,3C使用頻率提升,親子衝突也隨之增加。父母管教不一致,或只訂定規則,缺乏傾聽討論,負向管教等作法導致兒少反感,都會加劇問題。
除兒虐問題外,過度使用3C也與兒少性剝削有關。張秀鴛表示,113年兒少性剝削通報案件,被害人在學者為大宗,占86%,且運用網路對兒少性剝削者占7成,樣態包括引誘兒少傳送性影像、視訊裸聊等。兒少性剝削嫌疑人,47%未滿18歲,這些「小小幕後黑手」以數位產品偷拍其他兒少性影像,至網路上販賣,足見數位使用與兒少性犯罪關聯緊密。
台灣展翅協會組長陳時英表示,國際兒少保護組織「Childlife」2024年公布一項統計,全球約有8分之1兒童曾遭受網路誘拐,形式包括線上引誘、線上搭訕及要求性行為等。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同,「我們不可能讓惡全數消失,應該讓孩子有能力應變」,若孩子遇到陌生人主動接觸,傳送過度親密對話,或索要個人資訊時,就是危險訊號,建議家長建立信任,與孩子一起面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