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罷免案涉拿黨員名冊不實連署 國民黨台中書記長、總幹事收押

雨彈升級!4縣市豪大雨特報 注意雷擊及強陣風

哈利敗訴後接受專訪 BBC記者談採訪細節:本人務實好溝通、想解決問題

比吵架還糟糕!心理師揭「無聲離婚」四大警訊

專家說冷戰不溝通其實比爭吵殺傷力更大。示意圖/ingimage
專家說冷戰不溝通其實比爭吵殺傷力更大。示意圖/ingimage

即使手上還戴著婚戒,但要是對枕邊人的感情變得像室友,可能就是婚姻名存實亡的徵兆。美國一名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無聲離婚」(silent divorce),意指夫妻雖然住在同一屋簷下,但情感上卻沒有連結,其實等同已經離婚。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佛州心理諮商師莫爾(Stephanie Moir)受訪時表示,近幾年有越來越多夫妻面臨「無聲離婚」的狀態,這些夫妻雖然沒有合法辦理離婚,但在情感、心理或身體上,早就已經脫離對方。

莫爾表示,通常這樣的關係還能持續下去,都是「為了孩子」或因為「離婚後可能面對的經濟壓力」,讓人選擇維持表面和平。實際上在這樣的關係中,不只是雙方情感沒有連結,甚至可能連爭執都已經放棄。

另一名心理師賈斯汀何(Justin Ho)表示,其實吵架在婚姻關係中不全然是件壞事,任何關係會爭吵,代表雙方還在努力理解彼此、還在乎彼此。因此他認為,當人們在婚姻中不再爭執,漠視彼此的需求,其實是婚姻亮紅燈的危險訊號。

婚姻研究權威高特曼(John Gottman)也指出,如果婚姻中常出現「批評、輕蔑的態度、推卸責任、冷戰」等四大毒素,就很有可能讓婚姻走向終點。他提到,輕蔑的態度對關係殺傷力特別大,像是一方常常表現出「我比你聰明」的傲慢表情,就可能是離婚風暴的前兆。

針對這種情況,肢體語言專家范愛德華(Vanessa Van Edwards)建議,在關係中應常常練習溝通,多問對方「你還好嗎?」、「我想了解你」等,營造適合對話、表達情緒的機會。

兩性關係 離婚

延伸閱讀

人類恐將滅亡?專家研究曝生育率要達「這數字」才可能逆轉

澳洲電台播AI主持人半年不說 網友起疑才承認「根本沒這個人」

戒糖很難?營養師推「無痛戒糖法」 輕鬆避開糖陷阱

租屋人生從小開始!美國媽逼女兒繳房租 遲繳還會「被驅逐」

相關新聞

女性一聽住婆家就想逃?他疑惑「我父母人很好」 過來人曝:有距離最美

與公婆一起生活會有哪些生活上的困擾呢?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裡,父母都很好相處,並不會強迫做家事,但看到許多網友認為結婚後女方一聽到要住婆家,就立刻「逃走」,因此很好奇詢問網友:「結婚後住男方家裡真的很糟嗎?」。

【副刊學:AI時代的文學插畫家】張嘉真 /透明與透明的疊加:訪插畫家顏寧儀

那是一個會把地圖摺疊成小小一張握在手心的年代。顏寧儀說,她一個人帶著作品集,搭火車穿過英國的鄉間與山林,去到一間一間大學面試。到站以後,她會掏出紙本地圖,將它展開,順著經緯與座標找到自己該往何處去。作品集又大又重,她比劃著,長寬大約六十公分乘以九十公分,夾著顏寧儀所有畫作。「有時候風大一點,我抱著作品集,不由自主就會跟著作品集打轉。風從這邊來,作品集就會把我整個人往那邊帶。」她形容,作品集像是帆,而她是那艘船,等著起風,將她帶往遠方。

老公私藏鴻海股票...人妻手機報稅見驚人股利 崩潰喊:婚姻迎史上最大危機

一名人妻日前分享,她與丈夫結婚三年來,所得稅申報一向由老公處理。今年她首次申請行動自然人憑證,準備自行使用手機報稅流程,沒想到登入後卻意外發現老公的高額股利收入,讓她驚訝不已。

結婚11年生6娃…人妻痛訴遭夫強逼「1天愛愛3次」 剛出院就想拉她上床

日本發生婚內性侵案,有人妻向丈夫表示不想生小孩,或拒絕性行為時,便遭到丈夫家暴,而最可怕的是幾乎沒有1天可以逃過,有時甚至一天必須進行達3次性行為,加上丈夫還拒絕避孕,她被迫在11年內生下6個孩子。人

身邊的白衣天使/藍色12號|困護三事

通常向別人介紹自己是護理師,有極高的機率開啟以下對話:「妳在哪高就?」「目前在醫院的健檢中心。」「那之前呢?」「一般診所、門診或是私人健檢機構。」「是喔,沒有到病房嗎?」「嗯,沒有耶。」「為什麼不去?不是說臨床缺人嗎?」「是缺人沒錯,但不代表每個護理師一定要去臨床吧,還有其他地方也需要護理人員啊。」「可是你們花這麼多精力成為護理師,卻不去最需要你們的地方,這樣成為護理師也沒意義啊,難怪會鬧護理荒。」 【精彩語錄】:在非職場的地方,其實也充斥著許多令我們困擾的事情……

【書評人文】祁立峰/江河萬古流

《江》全書風格呈現出某種靜謐、穩定,並非是滔滔雄辯,而是緩慢舒展開來的氣質與韻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