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離職兩年!竟因「1動作」遭公司提告 她傻眼

網路上的匿名留言並不是真的保密?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自己竟然被前公司提告,釐清原因是因為曾經匿名留言爆料公司陋習。原PO透露,偵查結束後公司方表示很樂意調解,要求原PO刪掉留言並澄清道歉事件才落幕。她感嘆「不是所有原告都是無辜的,也不是所有被告就是壞人」。
原PO突然收到地檢署的來信,百思不得其解卻也沒人解答,在毫無頭緒的狀態進入偵查庭,檢察官詢問是否在Dcard平台某文章下留言,她才恍然大悟是前公司提告,只是陳述事實的她不滿道「根據實際經驗分享回答此文章的問題」,檢察官結束她的偵查後語氣冷諷的問提告人是不是會選擇調解,對方也積極的同意。
進入調解程序後,原PO被提醒「以後妳在網路上留言要謹慎欸,不能這樣亂留言」,她也委屈表示只是陳述事實。前公司法務也很直接的跟她說沒有證據指認對方那對方就可以提告,這就是事實,最終,原PO同意刪除留言並道歉事情才告一段落。
透過這次經驗原PO提醒,匿名平台也不完全保護個資,只要有人提告這些社群公司就可以把個資交給檢方配合調查,。至於為何有更多指名道姓說話更難聽的留言沒被告反而告她,是因為原PO寫的太具體,看起來就是事實,建議爆黑料時避免太客觀,最後她也感嘆「法律就是這麼死,不一定有真正的公平正義」。
貼文下方網友們傻眼「太衰了吧!這公司有夠雷」、「網路上如果沒有任何評論的公司更可怕,比查到一堆黑料的公司還可怕」、「台灣人真的很可憐,想要上來勸大家不要去血汗公司受苦,還會被告」、「法律一向不是示範什麼叫正義而是對制度的失望再失望」、「以後在職場任何場合都要隨時進行蒐證,以在未來可以保護自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