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票人確診!新冠症狀大翻新 醫示警:表現特別多變

國內新冠病毒近期再度升溫,各年齡層兒童就診病例明顯增加。從僅七、八個月大的嬰幼兒高燒無其他症狀,到國小學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甚至幼兒園孩童以腹痛合併高燒就醫,臨床表現多變且與一般感冒、流感、腸胃炎難以區分。多名原先被懷疑為單純腸胃不適的小病患,在快篩後確診陽性,本波新冠症狀更加多樣。
兒科醫師顏俊宇在臉書發文指出,目前大部分兒童患者透過口服對症治療,可在三到五天內順利康復;家長無須因確診數回升而過度恐慌。然而,臨床端仍呼籲提高警覺,尤其注意可能與重症相關的警訊。若退燒後,孩子依舊精神不佳、出現喘鳴或胸悶等症狀,應立即回診或轉診大醫院。
顏俊宇提醒,持續性嘔吐、劇烈頭痛或腹痛,以及超過12小時無進食或無排尿,也可能暗示病情惡化。另若觀察到抽搐、意識不清、長時間昏睡、呼吸困難,或嘴唇發白、發紫等情形,家長應盡速帶孩子至急診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間。
家長除按時為孩子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外,仍應落實勤洗手、戴口罩及維持良好通風。若家中成員出現不明原因高燒,應及早快篩並與醫療單位保持聯繫,以降低病毒傳播及重症風險。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也分析,這波新冠疫情預估6月達高峰,提醒民眾盡快接種疫苗,確保有得保護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