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末雨神狂轟!17縣市大雨特報 7地大雷雨警報

114會考國文/考題是「模擬考等級」!考生認有難度:碰上文言文題目就累了

偷吃遭求償700萬…科技男開撕 控制狂妻是國中師奪童貞「活在恐懼中」

39歲男沾毒品摧殘身心 糖尿病沒警覺導致左腿潰瘍只能截肢

衛福部桃園醫院為39歲男截肢,並協助戒毒和心理輔導。記者鄭國樑/攝影
衛福部桃園醫院為39歲男截肢,並協助戒毒和心理輔導。記者鄭國樑/攝影

39歲的阿杰(化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左腿空蕩蕩的,被厚厚的紗布包裹著。幾天前,他左腿膝下截肢。衛福部桃園醫院骨科部醫師許翔恩表示,阿杰的案例並非單純的意外,而是多種因素交織而成,正值壯年的他長期深陷毒品的泥淖,毒品不僅摧殘他的身心,還讓他忽略了自身的健康。

阿杰同時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這本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控制的慢性疾病,但他長期忽視醫囑,放任血糖高居不下,讓糖尿病這個「沉默的殺手」悄悄侵蝕他的血管和神經。當糖尿病足的警訊出現時,因被毒癮麻痺沒有足夠的警覺。

起初是左腳輕微的不適,隨後發展為潰瘍和感染,逐漸蔓延至小腿,皮膚呈現駭人的黑紫色;劇烈的疼痛讓他輾轉難眠,家人這才驚覺事態嚴重,帶著他四處求醫。血管攝影結果顯示他的左腿血管已嚴重阻塞,血液幾乎無法流通,導致組織缺血壞死。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只能截肢。

截肢手術僅是阿杰重生的起點,術後的照護更是關鍵。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截肢後的護理包括從身體到心理全面關懷,才能讓患者順利重返日常生活,在傷口照護方面,需密切觀察截肢部位,注意是否有紅腫、滲液或異味等感染跡象,並依照醫囑清潔與換藥,防止感染。

在疼痛管理適時給予止痛藥物,並教導非藥物性的疼痛管理方法,如放鬆技巧、呼吸練習和轉移注意力,減少慢性疼痛帶來的困擾。再者就是肢體擺位與復健,指導正確的肢體擺位,避免關節攣縮與水腫,鼓勵盡早開始復健運動,增強殘肢肌力,為日後穿戴義肢做準備。

糖尿病仍是阿杰日後健康管理的關鍵,應持續監測血糖變化,與醫師和營養師合作制定合適的飲食計畫和藥物治療方案,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醫院也提供均衡且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復原,預防併發症,密切觀察截肢部位,預防壓傷、深層靜脈栓塞等潛在問題,並及時處理異常狀況。

王瓊玉說,截肢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巨大的心理衝擊,應耐心傾聽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恐懼、失落和憤怒,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必要時,轉介專業心理師或社工師,協助阿杰面對截肢後的心理挑戰,重建自信,提供毒癮戒斷的資源與支持,幫助他擺脫毒品的控制。其他像社會資源連結:協助連結社會福利資源、家屬支持都對復健的路有幫助。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復健 截肢 糖尿病

延伸閱讀

男毒駕遇警路檢鑽進死巷遭逮 車內搜出上百包毒咖啡包

代父親轉交鐵盒子給友人還收了1千元 他被控共同販毒獲判無罪

他缺錢「假賣毒真詐騙」 警持搜票逮人...他房屋連門鎖都沒有

影/德國奶奶缺錢打工 竟夾藏市價千萬毒品來台闖關

相關新聞

台鐵彰化社頭站號誌壞了!人車通行受影響 估計5小時修復

台鐵彰化社頭站EP盤面南端轉轍器燈號今上午8點46分起閃爍不定,造成東正線下行出發、西正線上行進站都無法建立,社頭至田中...

日本7月大地震? 我氣象署:不應因預言過度恐慌 該有防災意識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20多年前的漫畫內容中,出現2025年7月日本恐發生大地震,近日卻再掀話題,外界認為是漫畫預言,引發日本...

台中境外麻疹+1!足跡曝光:到過豐原藏壽司、國稅局等

台中市新增1例境外麻疹確診病例,台中市衛生局昨接獲疾管署通知,匡列158名接觸者,疫調皆無不適症狀;今緊急公布個案可傳染...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醫警告「症狀比以前嚴重」 苦主痛爆:燒了4天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疾管署預估在5、6月達到高峰!一名網友分享,聽醫師朋友說最近新冠病人爆多,症狀比以前更嚴重,像是發燒39度、喉嚨痛到吞不下口水、咳到沒力氣,呼籲大家要把口罩戴好。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狼醫執業不能管? 醫學會、醫師公會:須待司法判決

台大醫院婦產部前黃姓住院醫師於2021年間涉嫌性侵一名急診病人,卻仍在院內完成醫師訓練,院方並未啟動醫師懲戒流程,事後更...

新冠病例近萬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這樣說

新冠疫情攀升,衛福部疾管署預估下月達到高峰,已造成民眾瘋搶快篩。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台大醫學院副校長張上淳說,新冠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