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股東看過來!首季每股配5元 9月16日除息

量身打造條款!翁素蕙遭控特權當選副董 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發聲了

外交警訊?台灣2邦交國出席北京中拉論壇 陸外交部這樣說

起身就頭昏眼花? 醫警告:小心另一種「隱性高血壓」

醫師提醒,透過定期量血壓規律追蹤,遠離高血壓的威脅。圖/123RF
醫師提醒,透過定期量血壓規律追蹤,遠離高血壓的威脅。圖/123RF

突然站起來就頭暈、眼前一片黑,甚至重心不穩增加跌倒風險,直覺是「姿勢性低血壓」所引起。醫師提醒,起臥之間天旋地轉,也可能是另一種較少被注意的「姿勢性高血壓」問題,中高齡、肥胖族群更要特別當心。

家醫科醫師許芷瑜表示,血壓每分鐘都會隨著不同的因素而變化,也會因年齡、情緒、睡眠、飲食、身體姿勢、體能活動等狀況而變動,數值並非固定。目前普遍認為,從坐姿站起時,收縮壓上升≥20 mmHg為「姿勢性高血壓」標準之一,若長期無法控制改善,恐增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與認知功能障礙風險。

根據最新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的文章,透過統合分析,研究3萬1124名平均年齡67.6歲、包含已確診高血壓患者,以及尚未確診但血壓偏高的成人資料,結果發現,約17%的受試者出現姿勢性高血壓,比姿勢性低血壓(9%)還常見。

該研究指出,在高血壓的年長患者中,有姿勢性高血壓亦是影響死亡率的重要預測因子。另外一項追蹤4年半的研究顯示,若出現姿勢性高血壓,其死亡風險比沒有此現象的人高出87%。

許芷瑜說,除了年齡、吸菸、喝酒、家族史之外,肥胖、攝取過多鹽分與代謝症候群也是高血壓的風險因子。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這篇統合分析中,有38.5%的姿勢性高血壓患者屬於肥胖。她強調,如果高血壓患者同時還有肥胖、血糖控制不佳等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的機率大幅增加。

血壓控制得宜,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也可以保護腎臟及心臟。許芷瑜說,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同樣關鍵,日常可進行5個實用技巧。

1.控制體重:只要減少5至10%體重,就能有效改善血壓與血糖。

2.飲食調整:避開含糖飲料、減少精緻澱粉與油炸食物,穩定血壓也能控糖。

3.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游泳、單車,有助心血管健康。

4.避免久坐:久坐會使血液循環變慢、變差,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至少5至10分鐘。

5.自我監測血壓:建議平時在家規律以「722原則」量測血壓,若出現異常波動,應盡速就醫評估。

許芷瑜提醒,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高血壓,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長期血壓過高可能對不同器官組織帶來傷害,進而造成心肌梗塞、心衰竭、主動脈剝離、腎衰竭等併發症。若本身已有高血壓、肥胖或糖尿病,更應積極「控糖、控重、控壓」,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著手,加強疾病防治。

肥胖 腎臟病 高血壓

延伸閱讀

新竹男有高血壓病史 醫:積極管理心臟病罹患率可降五成

年輕就是本錢 瘦、少吃鹽就不會高血壓?醫破解3大迷思

年輕化 壯男上班途中突癱!部桃醫揭沉默殺手高血壓惹禍

不是運動!日本人常做「1習慣」 醫:能降心血管疾病、減少失智風險

相關新聞

高雄某頂級婦產科醫院遭爆病房浴室發霉 衛生局出手稽查

有網友發文抱怨,高雄某頂級婦產科醫院1天要價4800病房,房間裝潢老舊霉味重,打開浴室一看,磁磚、木椅發霉,乾溼分離玻璃...

端午連假吃粽子 營養師曝熱量最高是「它」健康這樣吃

5月底就是端午節連假,許多民眾選購或自製粽子歡度佳節,粽子美味好吃,又有許多不同種類可供選擇,但不小心攝取過量對身體的負...

全家推全台首間新住民就業友善商店 未來將推廣至全台

全家便利商店與賽珍珠基金會合作,在台北市南海路上的全家便利商店,推出全台第一家新住民就業友善便利商店,將提供在台新住民及...

吃B群晚上睡不著? 營養師曝選「這2種」:幫助舒緩壓力

許多人對B群有誤解,擔心晚上食用會影響睡眠,營養師張珮蓁在臉書專頁「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發影片分享,其實B群中的...

川普大砍藥價!台灣健保陷危機 財經專家示警:恐進入惡性循環

川普大喊「藥價將降30%至80%」以降低美國處方藥成本,讓各界憂心全球連鎖反應。財經專家游庭皓在臉書發文表示,此政策將波及台灣這類...

寫書法一甲子 退休校長林金城書法硯台展藏墨趣

彰化縣退休國中校長林金城寫書法一甲子,選擇目前教授成人書法的大村鄉,在村上國小舉辦個展及硯台展,作品大多數是一年內書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