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吃粽子 營養師曝熱量最高是「它」健康這樣吃

5月底就是端午節連假,許多民眾選購或自製粽子歡度佳節,粽子美味好吃,又有許多不同種類可供選擇,但不小心攝取過量對身體的負擔可不容小覷。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高法民說,吃粽不變重,還能兼顧健康,請牢記四大原則,三少一多、避免沾醬、均衡攝取、戶外活動。
高法民指出,端午節市面常見粽子有北部粽、南部粽、鹼粽、裸粽、北平粽、廣東粽、湖州粽等,一般傳統肉粽,使用高油脂及高熱量食材,如糯米、花生、五花肉、鹹蛋黃等,再加上有些粽子糯米及餡料常以油先熱炒,1顆肉粽熱量高達700大卡。
若三餐飲食份量仍照平時攝取,過多熱量很可能造成體重增加,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健康體重60公斤的靜態工作成年人,每日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每額外攝取7700大卡約增加1公斤體重。
高法民指出,吃粽不變重,還能兼顧健康,請牢記四大原則:
第一、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和多纖維。民眾自製或挑選粽子時,烹調以低油、低鹽為原則,盡量避免選擇高熱量、高油脂的食材,建議使用低熱量、低油、高纖維的食材,如可用紫米、薏仁、燕麥、紅藜麥等全穀根莖類取代糯米。
另,用瘦肉、雞肉、海鮮等低脂肉類來替代五花肉,減少熱量及脂肪的攝取,配料選擇上使用蓮子、豆類來替代高油脂的花生,或選用菇類、竹筍等低熱量高纖維食材,來降低熱量攝取並延緩血糖上升。甜粽部分,可以選擇芋頭、地瓜等全穀根莖類作為替代減少精緻糖的使用。
第二、避免沾醬攝取原味,掌握鹽份糖份不過量。民眾吃粽子常搭配含鈉量高的沾醬,如海山醬、甜辣醬或醬油膏等,每10公克中含有約178、196及405毫克的鈉,粽子在烹調過程中已有調味,若再搭配含鈉量高沾醬,一天累積下來很容易超過每日攝取量,以健康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為2400毫克,約6公克食鹽,長期鈉攝取過高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
除此之外,鹼粽常以砂糖、果糖等精緻糖類做為搭配,常不知不覺中攝入多餘熱量。建議民眾在食用時品嚐粽子的原味,盡量減少搭配沾醬,以免鈉及糖過量攝取,造成身體額外之負擔。
第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種類均衡吃。傳統粽子由糯米組成,糯米在食物分類屬全穀雜糧類,一般大小的傳統肉粽,重量180至200公克,份量相當於一碗6分滿飯量,享用同時別忘記均衡飲食的概念,適量減少其他餐食中全穀雜糧類份量,以防過量攝取讓體重上升。此外吃肉粽容易缺乏蔬菜,要記得多補充青菜,每日應至少攝取3份蔬菜,達到健康均衡飲食目標。
第四、親近戶外多活動,連假不要宅在家。趁著連續假期帶家人到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就近的社區公園、健行步道、登山步道及自行車道健走或騎單車也是很好的選擇,不僅運動也舒展筋骨,促進家人間感情的同時,還能減去節慶聚餐攝取的多餘熱量,一舉兩得。
高法民呼籲,端午吃粽保持四大原則,美味健康別怕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