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遭控「過河拆橋」!詹姆士聲明逆轉風向 王鈞嘆:不需搞到這麼難看

台中罷綠、罷藍都涉不法 檢調搜索傳19人「最大咖是他」

比酒精更傷肝?醫生揭一「健康」飲料超毒 常喝恐致脂肪肝、糖尿病

日本肝臟專科醫生指出除酒精外,還有一類飲品是「隱形殺手」。圖/pixabay
日本肝臟專科醫生指出除酒精外,還有一類飲品是「隱形殺手」。圖/pixabay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有日本肝臟專科醫生就指出,除了酒精之外,其實還有一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飲食中的糖分攝取。然而,有一種糖分卻被許多人忽略,甚至誤以為它對健康有益——那就是「果糖」。日媒《ダイヤモンドオンライン》分享日本肝臟專科醫生尾形哲指,果糖有機會可以對肝臟造成嚴重傷害。

由於水果被視為天然、新鮮且富含營養的食物,看到果糖裏面的「果」字,許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也是對身體有益的。然而,尾形哲醫生強調,果糖並非如想像中那般無害,相反是一種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惡魔糖」。當然之間直接食用新鮮水果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問題,吃一個蘋果、橙或香蕉,攝取的果糖量有限。然而,一旦將水果加工成果汁、果凍或其他液態食品,果糖便會變身成「隱形殺手」對肝臟,造成很大傷害。

尾形醫生表示果糖不僅存在於水果中,更常見於各種加工食品和飲料中。例如,市面上許多含糖飲料和甜食中使用的「果糖」,就是一種以玉米為原料提煉而成的人工糖漿。這種糖漿雖然名為「果糖」,但與天然水果毫無關係,反而是一種高度精製的液態糖分,對肝臟的傷害極大。這種人工果糖的攝取量若過高或長期攝取,會「毒害」肝臟,可能導致脂肪肝、糖尿病等嚴重健康問題,甚至引發不可逆的肝臟損傷。

為何危險度高?

果糖對肝臟的傷害,主要源於獨特的代謝方式。與葡萄糖不同,果糖在進入人體後,幾乎全部直接進入肝臟進行代謝。正常情況下果糖會被肝細胞的用作能量來源,但其能處理的果糖數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如果超過容量的大量果糖進入體內,肝細胞內就會溢出大量未經加工的果糖、轉化為中性脂肪,並在細胞中積聚。

這使肝臟承受極大的負擔,尤其是當攝取量過高時,肝臟內的脂肪生成速度會大幅加快,導致「脂肪肝」的形成。再加上,果糖的代謝過程不需要依賴胰島素,意味著它能夠迅速轉化為脂肪。這種超高速脂肪化的特性,使得果糖對肝臟的傷害遠超其他糖分。

尾形醫生將果糖對肝臟的破壞力比喻為「導彈」。與葡萄糖的「步兵式攻擊」不同,果糖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最直接的路徑對肝臟造成巨大傷害。這種「導彈式攻擊」不僅會導致肝臟脂肪堆積,還會破壞肝細胞內的線粒體功能,進一步引發細胞能量供應不足、活性氧增加等問題,最終導致肝細胞大規模損壞。

因為製作果糖比一般砂糖便宜、甜味較強,而且是液體容易加工,市面上不少加工食品例如餅乾、布丁、茄汁和燒汁等都會選用果糖。尾形醫生指要徹底地保護肝臟只有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的攝取,才能避免肝臟在不知不覺中遭受不可逆的損害。醫生亦指出很多人以為水果smoothie或100%果汁有益健康。但其實smoothie中膳食纖維大幅減低會無法減緩糖分的吸收速度,而100%純果汁所含的糖分則和碳酸飲品相差無幾,長期下來對肝臟負擔極高。

延伸閱讀:

流感康復仍好攰周身痛?醫生教4招+食1物回血 8大警示症狀須求醫

水腫跟飲水多原來無關係!腳腫、面腫點處理?專家:1款衣物可消腫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脂肪肝 醫生

相關新聞

打造幸福職場!臺中榮總護理新鮮人月薪7萬 並安排聯誼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最近醫院護理師人力不足引發關床、急診壅塞等一連串問題,如何留住護理師成為各大醫院院長最重要的功課...

「不信公理正義喚不醒」藥師不排除每周到衛福部抗議

「我們不相信公理正義喚不醒」,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若政府再不善意回應對藥事法103條解釋令的訴求,不排除每周...

健保署再曬新數據...救命凝膠價格比國際高 1數據有出入

外科救命凝膠5月起納入健保,本該是美談,卻因為健保給付太低,反而讓廠商揚言退出市場。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攤出國際價格比較,認...

未來一週溫暖偏熱 鋒面接力報到帶來雨勢

中央氣象署表示,未來一週溫度上溫暖偏熱,鋒面接力報到,各地都有降雨機率,尤其6日該波鋒面結構較好,要留意短延時強降雨發生...

胃食道逆流恐罹癌 國健署示警: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胃食道逆流,不一定只是喝咖啡吃甜食導致,也是食道癌的重要症狀。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11年食道癌新發個案達283...

中藥產業不能再等 他嘆再不管20年後買不到好藥材

藥事法103條中對「經營中藥販賣業務」的討論再起,中醫藥界今號召數百人舉行誓師大會,回應西藥界對解釋令的反對聲浪,這是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