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產業不能再等 他嘆再不管20年後買不到好藥材

藥事法103條中對「經營中藥販賣業務」的討論再起,中醫藥界今號召數百人舉行誓師大會,回應西藥界對解釋令的反對聲浪,這是近半世紀中醫藥界最團結的一次,強調「中藥產業不能再等」,現已經瀕危,若再放任不管,10、20年後恐真的就絕種,民眾將無處購買品質好的燉補藥材與辛香料,庶民飲食文化也將一併消失。
衛福部今年3月18日公告「藥事法」103條第2項解釋令,開放具中藥或生藥相關背景,並完成一年以上實務歷練者,依法申請登記經營中藥販賣業,也明定申請者須修習35學分的專業課程,涵蓋藥材鑑定、炮製加工與儲存管理、藥理基礎、法規認識及經營實務等5大領域。
「中藥產業不能再等了,這就是今天來的訴求」中藥商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慶堂說,標準放寬並不是衛福部對中藥界有所加持,而是補上中藥傳承的斷層,因為並不是要爭取調劑權,不會有稀釋專業的問題,而是要深化中藥體系的保障,現在的處境是瀕危,如果再不管的話,過了10幾20年可能就會絕種。
中醫藥發展機會董事長朱溥霖則說,「這叫做遲來的正義」,中藥業已經面臨30多年的不公不義,委屈更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希望這次中醫藥大團結,畢竟中藥行是被消失,而不是自願消失,斷層也非業界所希望,而是因為缺乏教考訓用制度,很高興中藥商的重要性終於被看到,畢竟單就簡單的藥材辨識來說,就需要看外觀、聞味道、試口味、手摸質地等,都需要師徒經驗傳承。
台灣省中藥商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郭昆茂強調,絕對要捍衛中藥商與中醫師權益,不能讓中藥產業在這一代出現斷層,因為已經從1.2萬家左右,到現在的7000多家,民眾購買辛香料、滷包、保健食品、燉補藥材等都會選擇到中藥行,中藥商的職責就是把關產業鍊的品質,才能提供給中醫師。
郭昆茂說,藥師想要一把抓、什麼都要賣,他們只碰過一些製劑,如果沒有中藥商把關,產業絕對會斷鏈,民眾也找不到燉補的藥材和辛香料,會全力支持衛福部的中藥政策;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學系教授郭昭麟補充,他們用傳統理念及科學方法教學生,因為有中藥商的存在,讓中醫師和民眾有好藥可用,有心投入的人才加入,更是中醫師、中藥業與民眾的三贏。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傳統醫藥也是健康體系的一環,2024年底世界衛生組織發表「2025-2034傳統醫藥策略規畫」、今年底將發表第三版「全球傳統醫藥戰略」,都強調傳統醫藥的分工協作與法制化;以國家高度而言,偕同傳統醫藥(中藥、針灸等)的方便性與總花費,都比單用主流醫學更佳,中西醫協作將有更好的療效,國人體質強化與富國健民,豐富多元的傳統醫藥是不可或缺的一塊,共同增益國民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