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新冠重症、死亡今年新高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疫情嚴重

Omicron第七波疫情來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續三周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上周新冠就診病例、重症、死亡數都為今年最高,高峰恐怕會落在五、六月。
另外,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病例達一四二例,為六年同期新高,死亡數也寫下同期次高。
羅一鈞表示,這波新冠疫情連續三周上升,上周重症廿一例、死亡七例,均為今年單周記錄,研判已進入流行期;上周新冠急診患者達三二二六人次,比前一周增加近兩成,令人擔憂的是,在新冠急診個案中,十至廿九歲年輕族群增幅最大,達三成之多。
防疫醫師李宗翰指出,北部一名廿多歲女性身體健康,並無慢性病史,在三年前接種過新冠疫苗,前幾天因為發燒、背部痠痛、冒冷汗等症狀而到醫院看診,檢查之後確診為新冠併發肺炎、心肌炎,急診醫師緊急收治於加護病房,目前仍在治療中。
「預防疫苗為預防新冠重症最有效方法」羅一鈞說,對於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五至十七歲兒童青少年而言,施打疫苗的預防效益最為顯著,疾管署最新研究證實,長者、青少年於接種疫苗後可降低至少百分之七十六的中重症發生率。
除了容易成為新冠重症個案之外,老年人也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肺炎的高風險族群,感染肺炎鏈球菌之後容易引起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與嚴重併發症。
羅一鈞表示,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患者累積一二五例,症狀為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與嚴重併發症,造成十四人死亡,其中十三人並未完整接種兩劑疫苗。
羅一鈞說,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肺炎疫情嚴重,與免疫負債、年初流感疫情等因素有關,呼籲長者,以及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等高風險族群,盡速完成兩劑疫苗接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