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療法鬆開筋膜沾黏 解肩頸痠痛、多年痼疾

一名45歲男子左肩膀痛近6年,在醫院做過各種檢查,找不到疼痛原因,只能靠吃止痛藥過日子。在求診中醫後,發現肩關節活動正常,只在特定位置有痛感,屬於筋膜緊縮壓迫神經的痛症,施以小針刀療法鬆解沾黏處、疏通氣血,終於緩解困擾多年的痼疾。
康程中醫診所院長游峻銘表示,所謂「小針刀療法」是將中國傳統醫學的「針」灸,和現代醫學的手術「刀」,結合為一體的扁形刀刃,屬於微型醫療器械。在特定部位進行經皮微創軟組織鬆解術,鬆解軟組織的沾粘、鈣化,恢復全身的關節運動功能,也有效降低疼痛感。
游峻銘說,小針刀療法具有傳統針刺的療效,又能達到閉合型切割鬆解減壓的效果,特別適合運用在肌腱炎、神經痛以及頑固性疼痛,包括長期埋首辦公室的肩頸痠痛。其治療原理是將針尖改良為0.8mm的刀刃,直接微刃針點開筋膜,醫師以專業的手法、動作處理痛點,治療時的疼痛感與針灸相似。
小針刀的作用在於剝離沾黏組織,游峻銘說,把肌肉組織沾黏鬆開可以降低關節內壓力、增加關節活動角度,讓肌肉與關節重新恢復彈性。其優勢在於創傷小,沒有疤痕,又沒有手術的風險。他提醒,小針刀是特別訂製的針具,且屬於技術性治療,民眾一定要注意施針的中醫師是否有專業證照。
現代人因工作或者3C產品使用姿勢不良,導致長期、反復、持續性壓力集中,讓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代償性增生或者肥大。累積久了,軟組織纖維化或造成沾黏,影響活動功能。更嚴重一些的,是沾黏組織對神經、血管造成疼痛或不適,例如腕隧道症候群、膏肓痛、媽媽手或網球肘等疾患。
游峻銘說,筋膜沾黏是身體痠痛與退化元兇,平常除了注意姿勢外,也勿過度使用肌肉,多利用伸展動作釋放肌肉的壓力。尤其是運動之後的拉筋收操,或是利用滾筒按摩緩解緊繃的筋膜部位,緊繃的筋膜容易讓動作卡卡,還可能引發疼痛,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