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帳上僅24萬元!稅局找到「7千萬營收」流向慘了

台北某食品零售公司銷售調理包食品,卻將約7,470萬元營收匯入負責人的個人帳戶,不僅未開立發票,還少報營業額,被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查核後,認定該行為構成隱匿資金、企圖轉移財產規避稅捐,依法核定補徵營業稅與罰鍰合計933萬餘元。
國稅局說明,這間食品零售公司帳上僅記載8萬元現金、16萬元存款與微額利息,與實際營收規模極不相符,顯示有明顯隱匿、移轉財產之嫌。
根據《稅捐稽徵法》第24條規定,納稅義務人如有逃稅跡象,稽徵機關得於繳納通知送達後,直接向法院聲請假扣押其財產,並交由行政執行機關進行後續強制執行,以保障國家稅收權益。
直到國稅局依法核定補徵這間食品零售公司營業稅與罰鍰合計933萬餘元,並向法院聲請假扣押,凍結相關財產,案件移送行政執行署後,該負責人才驚覺嚴重性,主動與國稅局聯繫繳清稅款。
國稅局強調,假扣押是保障稅收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發現納稅義務人刻意規避義務、轉移資產時,將依法即時採取措施,避免損及公帑。
國稅局也再次提醒,企業與民眾應依法申報、如期繳稅,切勿心存僥倖。一旦遭假扣押,不僅財產被凍結、營運資金受限,還會面臨額外的罰鍰與執行費用,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