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智利規模7.5強震 氣象署:恐在太平洋地區引發海嘯威脅

美股早盤/4月就業優於預期 道瓊大漲450點、台積電ADR跳漲3%

「前所未有的寒蟬效應」競選小物案管家失聯通緝 傅崐萁發聲抗議

房屋稅新制出包 雙北恐逾10萬人遭殃

受房屋稅二點○新制上路系統轉換影響,北市有約五萬份稅單稅率出現問題,財政部呼籲納稅義務人暫時不要繳納,最快五月中寄發新稅單。記者胡經周/攝影
受房屋稅二點○新制上路系統轉換影響,北市有約五萬份稅單稅率出現問題,財政部呼籲納稅義務人暫時不要繳納,最快五月中寄發新稅單。記者胡經周/攝影

房屋稅二點○新制昨起開徵,但出包現象持續擴大,不少自住房屋遭列「非自住」,導致稅金倍增,北市已重印五萬多分稅單,新北市部分,民代估約八萬件稅單受影響,批政府把關不力擾民。新北稅務官員直指系統由中央設計、全國使用,恐不只雙北出問題。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昨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解釋,北市主要是轉換自住與非自住房屋資料時出問題,市府已發現差異、重印稅單;呼籲所有納稅義務人暫時不要繳納,已經繳的也會退稅,並延長自住申報期限至六月二日。

五月開徵的房屋稅適用囤房稅新制,夫妻及未成年子女在全國只有一戶自住房屋且非豪宅,即享優惠稅率百分之一;合計共兩戶、三戶仍屬自住範圍,適用稅率百分之一點二;相較非自住稅率百分之一點五到四點八,仍很優惠。

不過,北市稅捐處發出一○七萬件稅單,統計已近五萬件誤列非自住稅率,溢收一百元至上千元。接著新北市也有上千市民驚見繳款書的自住房屋被誤列為「非自住」,稅額暴增三倍,實際受影響件數尚在統計中。本報詢問其餘四都,暫未見錯列狀況。

雙北稅捐處表示,房屋稅課稅系統因應全國總歸戶需求,且須交叉查詢外縣市住宅狀況,由中央統籌開發,供各縣市使用;各縣市稅捐機關依需求設定、列印繳款書。

雙北稅捐處表示,部分稅單因新制系統設定問題,有新北市民眾發現被課以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點八的稅率,打電話詢問始終占線,只好親赴稅捐處詢問,發現許多人狀況相同,光新莊稅捐分處連續兩天就有四百多人詢問。

新北稅捐處副處長陳正輝堅稱,「民眾補申請重開稅單不能視為有問題」,只有近千份錯列,但民進黨議員戴瑋姍以北市規模推算,新北受影響至少八萬件。

戴瑋姍說,房屋稅制轉換系統後台有疏漏,希望市府盡快改正;她收到許多房屋稅被調高的諮詢電話,有問題的件數可能不像市府說的那麼少。同黨議員顏蔚慈也說,陳情電話快被打爆了,雙北大出包,房屋稅單一團亂,參與公益出租屋主、自用住宅民眾都被超額課稅,嚴重影響市民權益。

李慶華說,這次出狀況原因之一,是去年七月一日後新購房屋僅設了稅籍,但沒有向稅捐處申報符合自住條件。另外,雙北反映政府為鼓勵民眾出租閒置房屋,申報租金所得達一定標準,可適用百分之一點五至二點四的較低稅率,但很多房東可能不清楚新制,來不及在三月廿四日前申請,財政部已延長至六月二日之前都可申請補正。

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說,房屋稅二點○新制首次開徵,由舊制縣市歸戶改採全國歸戶,稅制複雜,新舊轉換出問題,中央、地方會一起解決。

國民黨北市議員汪志冰說,出包的是財政部,當初系統擴增、介接時花了八個多月、好幾億元,沒想到還是出包,無端增加行政成本,她認為一定還有很多黑數。

房屋稅制 議員

延伸閱讀

北市房屋稅2.0出包影響5萬人 稅捐處:6月底主動退還

房屋稅2.0上路爆民怨 財政部擬延長租賃所得申報

2025報稅/地下車位免房屋稅?財稅局曝一關鍵指標判斷是否繳稅

房屋稅調高至3.2%惹民怨 藍綠議員隔空交火互批市府失職

相關新聞

房屋稅2.0首年亂象多 專家籲民眾確認過再繳納

房屋稅2.0新制上路,但因系統轉換與歸戶認定問題,導致部分民眾收到稅單出現錯誤稅率,引發爭議。專家提醒,民眾收到稅單後切...

花蓮縣超徵礦石稅將退業者 牛煦庭:中央也該還稅於民

有媒體報導稱,花蓮縣政府被指控因壓力而迅速退還福安礦業2億多元的礦石稅,主因罷免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的壓力逐漸增大。國民黨立...

設籍兒子名下滿6年 老父賣房傻眼:400萬免稅額沒了

自從2016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後,針對不動產交易課徵的稅率分為45%、35%、20%及15%等級,若符合特定自住要件,則...

專家:收到房屋稅單 查清楚再繳

房屋稅2.0新制上路,但因系統轉換與歸戶認定問題,部分民眾收到稅單出現錯誤稅率,引發爭議。專家提醒,民眾收到稅單後「先查...

冷眼集/打房打到小民 為報稅「戶籍妻離子散」

房屋稅2.0新制上路,頻傳「出包」。但勾列錯誤僅是技術性問題,新法原要打擊囤房大戶,實際上卻重擊不只一房的民眾,且近來許...

節能家電退稅 延至2027年底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貨物稅條例」第十一條之一修正草案,購買節能電器每台最高減徵貨物稅兩千元措施,延長實施至二○二七年十二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