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主席先生 面對國際貨幣戰

1968年末,十國集團在西德波昂(Bonn)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處理日益緊張的歐洲匯率。隨著西德經濟復甦,出口變得愈來愈有競爭力,進而累積了巨額貿易順差。法國則進口大於出口,黃金儲備逐漸減少。
依據經濟學邏輯,西德馬克需要升值(使西德出口變貴),而法國法郎則應該對稱性貶值(使法國出口變便宜)。
經過多次沒有結果的談判,馬克升值和法郎貶值都政治性地遭到了拒絕。尤其一心一意想恢復法國偉大榮耀的戴高樂總統,反而實施了包括管制匯率、削減預算、凍結工資和物價等國內限制政策。回到當時不管是在美國或海外,支持放棄固定匯率制度的人其實不多。
我第一次以美國財政副部長身分到巴黎參加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第三工作組會議時,比利時央行總裁在我面前揮舞雙手說:「如果你敢出去鼓吹彈性匯率理論,投機者將會拖垮全球貨幣體系。那麼,這一切就將是你們美國人的責任!」
我知道他說得沒錯。會議裡討論的彈性匯率,無法顯著改變我們的國際收支逆差,只會放大美元未來的不確定性。問題是,當時以黃金每盎司35美元為支撐點的貨幣體系,也面臨巨大的投機壓力。美國為了表現出盡力對抗通貨膨脹的樣子,在1969年大部分的時間裡持續調升利率,撐起市場對美元的信心。
但光靠這樣無法支撐太久。到了1969年中,美國的黃金儲備僅剩對外負債的四分之一,遠低於八年前甘迺迪總統剛上台時近八成的比例。我們也立刻得到「可能發生的法郎貶值,將進一步提升國際貨幣的不確定性」的結論。果然,在戴高樂辭職三個多月後,法郎確實在1969年8月貶值了。
大幅提高官方黃金價格,是最簡單的解決之道,這麼做可以讓我們黃金儲備的美元價值立即增加兩倍、甚至三倍。然而,這麼做也會讓和美國在政治上敵對的兩個黃金生產國南非和蘇聯大賺一筆,同時更會獎勵像法國這種一直要求我們拿黃金換美元的少數幾個歐洲國家。
重點是,這麼做並無法保證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真正目標:降低美元相較於馬克和日元等其他貨幣的價值,以促進出口、減少進口、縮小國際收支逆差。為達成上述目標,讓黃金價格小幅上漲一成或一成半,或許就能幫助美元貶值,但在實務上,其他國家大概會很快比照辦理,讓他們的貨幣相對於黃金也跟著貶值。
無論如何,美國這麼做就是在放棄長期以來堅守的黃金-美元固定價格的承諾,而這個承諾正是布列頓森林體系的核心,也是維持各國合作的世界領導地位的基本要素。
這麼做,尤其會重傷那些努力留住美元、沒將美元兌換成黃金的最親密盟友。而且,依靠黃金和美元的固定價格,來滿足不斷擴張的世界經濟所帶來的儲備需求增加,已經走到本質上的極限了。(摘自《主席先生:聯準會前主席保羅‧伏克爾回憶錄》,早安財經出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