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教宗「良14世」聖伯多祿大教堂陽台亮相 史上首位美國籍教宗

催收信函寄錯地址、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 金管會開罰台新銀600萬元

台新銀催收信函寄錯地址和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金管會開罰600萬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新銀催收信函寄錯地址和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金管會開罰600萬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新銀行五年前發生催收信函寄送地址異常及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缺失,金管會今日宣布對台新銀裁罰600萬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這類缺失前後發生歷時約4年,受影響客戶數共超過1400人,因此用銀行法第129條第7款開罰。

銀行局指出,台新銀行的催收信函寄送地址異常及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所涉相關缺失,顯示該行未完善建立資訊系統異動的測試及檢覈機制,暨催收信函檔案寄送及退郵後的控管機制,對內未確實執行測試及驗收的作業規範,對外亦未有效督導受委託機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未完善建立及未確實執行內部控制及作業制度。

銀行局說明,台新銀於109年5月1日及113年5月9日調整信用卡系統地址欄位時未同步調整催收系統,及111年8月調整行動銀行地址變更功能時寫入臺幣核心系統之規則設計錯誤,分別導致催收系統產出之簽帳金融卡、信用卡及消金產品催收信函地址異常,可能誤寄而產生個資外洩,受影響客戶數共1089人。

台新銀行委外辦理信用卡帳單列印及封裝,因委外廠商印表機於113年11月22日凌晨時發生感測器(sensor)與對位代碼(code)間讀取異常,導致列印帳單正面姓名與背面交易明細/繳款聯分屬不同客戶,受影響客戶數共358人。

銀行局要求台新銀行進行三大改善,包括:一、全面檢視資訊系統進行調整/變更時跨系統間資訊傳輸之正確性,並建立事前、事中、事後檢核機制,且本案相關改善措施應經外部獨立第三人查核並提報董事會報告。另由稽核單位列管追蹤及納入內部查核重點。

二、加強資訊系統建置及資訊人員執行相關業務規範之督導,並充實稽核人員資訊系統稽核能力。三、強化對委外廠商之管理機制,將改善措施提報董事會,並評估依委外契約向委外廠商求償。

銀行局表示,台新銀行未完善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三缺失,包括:一、未完善建立資訊系統異動之測試及檢覈機制:該行針對與客戶個資相關之系統參數調整及程式變更,未訂定完整之測試、開發單位與使用單位驗證、周邊及上下游系統之影響分析等業務控制程序,故該行111年8月調整行動銀行通訊資料變更功能,及113年5月調整信用卡系統地址欄位長度時,未能發現跨系統間資料傳遞異常。

二、未完善建立催收信函檔案寄送及退郵後之控管機制。原僅針對委外催收信函建立交寄前之抽驗機制,針對自行催收之信函檔案僅核對與傳輸到廠商之總件數,113年7月後始將抽驗範圍納入全部催收信函;三、另遭退郵案件僅於系統登錄後銷毀,未完善建立追蹤控管措施以檢視是否有地址異常問題,故自109年5月至113年8月間,均未發現系統產出地址異常。

信用卡 台新

延伸閱讀

皮夾遭竊警摸黑1小時尋回 她讚警員像天使

信用卡老在半夜遭盜刷?內行教「防盜秘技」:手機1鍵鎖住

袋鼠金融精選2025繳稅神卡 用這張最高回饋26%

立委齊批:個資會角色被動、進度落後 台灣已成詐騙之島

相關新聞

國銀第1季放款量暴增逾兆元寫次高 銀行圈:第3季恐是拐點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3月底國銀總放款餘額43.23兆餘元,較上月大增4,721億元,累計前三月大增1兆246億元,月...

快被金管會納管了?6家業者逼電支門檻 這1家遞件

據金管會調查,2024年共有6家第三方支付業者代收付款年日均餘額超過10億元,LINEPAY(7722)(連加網路)、藍...

一年以來 國人對日圓資產的興趣遠高於其他外幣

統計顯示,一年以來,國人對日圓資產的興趣遠高於其他外幣。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今年第1季底,國人持有日圓計價境外基金金額為...

川普衝擊三大效應 國銀三月存款縮水480億

金管會今日公布最新本國銀行存放款統計,其中,3月底存款餘額為59兆元,較2月減少480億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分析,主要...

催收信函寄錯地址、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 金管會開罰台新銀600萬元

台新銀行五年前發生催收信函寄送地址異常及信用卡帳單資料錯置缺失,金管會今日宣布對台新銀裁罰600萬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

資料異動未同步調整 台新銀催收信與帳單缺失遭罰600萬元

台新銀從2020年到2024年長期近四年,做資訊系統地址欄位及通訊資料異動時,未同步調整相關系統參數與規則設計,導致催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