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民老公」回來了!許光漢正式退役 曝:過的很開心

排除胰臟癌 沈玉琳病因傳出被疑是淋巴癌作祟

開箱文/insta360 X5全景相機超好玩 實測8種玩法變進擊的巨人

找到突破口?比亞迪傳繞道入台2款車已送檢測 業界:恐摧毀本土生態系

比亞迪大陸品牌車。新華社
比亞迪大陸品牌車。新華社

週刊今天報導,中國電動車品牌比亞迪(BYD)可能透過太古汽車集團代理、以「騰勢」品牌進入台灣市場。產業人士分析,中國政府可透過補貼方式降低中國品牌車款成本,恐怕大量在台傾銷,摧毀台灣汽車和電動車生態系。

鏡週刊今天引述業內人士消息報導,比亞迪可能透過太古汽車集團旗下位於台北內湖的太古標達汽車,代理自泰國生產進口的比亞迪車款、以「騰勢」品牌繞道進入台灣車市銷售,目前已有2款油電車「海獅」送到車輛中心檢測。

業界高階主管分析,儘管政府2024年8月已針對國內車廠引進4種車款樣態的國產車製造進行管制、並對在地化比率提出明確規範,但並未管制引入進口車到台灣銷售的車款,這也讓有意進口中國品牌車款的業者,找到了突破口。

高階主管指出,政府未限制引進到台灣銷售的進口車款別,主要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模式下,不能設立非關稅貿易障礙,若針對進口車款限制,恐有違反WTO相關國際貿易規定之虞。

業界人士分析,中國政府可透過補貼方式、大幅降低自有品牌車成本、降低售價,不僅比亞迪,恐怕包括吉利、奇瑞、小米等中國車大量傾銷入台,用低廉的售價一舉拿下過半台灣車市,進一步摧毀台灣汽車和電動車的生態系,政府應嚴肅正視相關衝擊。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在2024年8月實施新制規定,其中國內業者若規劃引進4種車款樣態,將受管制,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的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廠生產者及中國品牌者。

產發署也制定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採逐年提高,上市第1年15%,上市第2年25%,上市第3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上市車款,也將要求業者符合國產化零件採購比率。

電動車 進口車 比亞迪 國產車

延伸閱讀

比亞迪將掛「騰勢」品牌登台?經濟部:嚴予防堵管制

洗產地關稅公定價40% 學者憂兩岸經貿成關稅談判癥結

比亞迪夜宴幕僚 綠籲韓國瑜 、江啟臣說明

關稅未落地…南陽現代電動車直降30萬!網驚喊「台灣車價真盤」

相關新聞

比亞迪政商宴驚見立院處長 黃國昌加碼爆:三立高階主管牽線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叩關台灣車市,傳出積極透過代理商太古集團接觸朝野立委,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今天表示,...

數發部林宜敬:推動共同分潤平台 希望透過統一訂閱 讓媒體獲合理收入

媒體議價討論多時,各界也對草案立法相當關注。數發部次長林宜敬今(6)日指出,目前已經跟國科會申請經費,正在製作一個台灣優...

光電板放台糖農地 白緊追台糖、環境部

「光電板未經許可,怎麼隨意放置在嘉義的台糖農地!」白委張啓楷6日揭露,近日因為丹娜絲颱風造成四散的光電板,業者未經過環境部允許就放在農地,至今都尚未移除。白營總召黃國昌質疑,環境部為何能允許光電板如此棄置。

女報稅造假遭追剝國籍!資誠示警:川普任內這類案變多了

一名已取得美國公民身分的休士頓女子,因在入籍前隱瞞曾犯下稅務詐欺行為,遭美國司法部提告撤銷國籍。專家提醒,美國政府已將「...

AI新時代/搶挖聲音金礦!語音辨識掀百億商機爭奪戰

7月初,亞馬遜(Amazon)舉辦的Prime Day大促銷中,一款由新創公司Plaud.ai推出的「AI智慧錄音膠囊」異軍突起,拿下多地「Best Seller」(暢銷冠軍)稱號。這款外觀看似信用卡或隨身碟的裝置,主打「不只是錄音機,而是一個智能工作夥伴」,成為律師、醫師等專業人士的隨身祕書,正是AI語音辨識新時代來臨的縮影。 「我們做的不只是語音轉文字,而是整合錄音、理解、應用的完整智能工作流程。」Plaud.ai行銷長史黛拉.賀爾(Stella Hall)接受聯合報數位版越洋專訪時指出,Plaud的最大優勢在於「我們做的不只是語音辨識,而是一個完整的AI智能筆記系統」。

丁學文專欄/川普藉穩定幣延續霸權 北京也投入貨幣戰

繼7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攸關穩定幣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之後;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宣布《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生效;其他如英國、澳洲、新加坡、南韓、日本等,也都相繼展開穩定幣相關的立法工作。穩定幣及其他數位資產不但將陸續合法登場,可能掀起另一場前所未有的貨幣戰爭,並改寫國際金融市場的版圖,要怎麼解讀這個議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