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婦跌倒後離奇猝死…兒5日後才發現 高大成曝奪命關鍵:醫師常忽略

興達、大林接連啟動遭批 台電:機組依法可以開

台電高雄大林電廠五號機(中間煙囪)於2022年底除役後,轉為緊急備用機組,至今已緊急啟動八次發電。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電高雄大林電廠五號機(中間煙囪)於2022年底除役後,轉為緊急備用機組,至今已緊急啟動八次發電。圖/本報資料照片

非核家園之後,興達、大林電廠接連啟動救援,被外界批評為「偷開」,台電表示,緊備機組和備用機組啟動均需依據環保法規及環評承諾,所有發電機組及運轉等相關資訊均主動揭露於官網,民眾只要上台電官網首頁,就會發現「偷開」指控純屬假消息。

台電表示,有部分民代質疑犧牲民眾健康,台電也強調,台電致力於空汙排放減量作為,近年來高雄地區電廠減排近八成,近年才是台電空汙減幅最大的時期,盼民代勿再以錯誤資訊誤導大眾。

台電說明,台電在高雄地區近8年空汙排放量已減少近八成,高雄地區有興達、大林及南部等3座電廠,台電積極投入空汙防制措施,透過自主降載減排及改善空汙防制設備,空汙排放量已自2017年約2.9萬公噸,降低至2024年約6600公噸,減排近八成。

台電指出,任何機組均需依法啟動,緊急備用機組的法源依據是「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第2條第11款,早在2014年12月修正公告,並非近年才新設的法規。

而有關於緊備機組的使用,台電也說,2024年大林5號機也曾以緊備機組啟動,台電當時也多次藉由媒體報導及立法院質詢對外說明,本來就是電力供需規劃的一部分,屬於合法合理使用,絕非偷運轉。

台電說明,大林5號燃氣機組已依環評承諾於2022年12月除役,依上述法規轉為緊急備用機組,啟動條件亦均依法辦理;興達3、4號燃煤機組為服役中機組,依據環評承諾自去年起第1、4季不運轉,去年底轉為備用機組,於備轉容量率低於8%才啟用,並分別規劃於今年12月及明年12月除役。相關機組排放仍須符合環保法規,並隨時與地方政府保持連線、接受環保單位的監督指導。

台電重申,台電所有發電機組及運轉等相關資訊均主動公開揭露於官網,自2012年底起,公司官網「各機組發電量」平台每十分鐘更新機組發電資訊,供各界檢視,至今已超過10年。

台電呼籲,民代發言應以事實為基礎,認清近年才是台電空汙減幅最多的時期,切勿一再以錯誤資訊誤導大眾,以不實說法抹滅台電同仁維持穩定供電努力,機組依法可以開、網站資訊也公開,台電絕不會偷開。

空汙 台電

延伸閱讀

彰化二水300多戶停電 台電中午搶通復電

桃園1日2起停電惹民怨 逾5600戶停電竟是這2原因

影/高雄大林除役機組重啟動 議員批「50年拔牌老車上路」

繼興達悄啟動後 大林電廠除役機也被爆啟動發電8次

相關新聞

興達、大林接連啟動遭批 台電:機組依法可以開

非核家園之後,興達、大林電廠接連啟動救援,被外界批評為「偷開」,台電表示,緊備機組和備用機組啟動均需依據環保法規及環評承...

代理AI時代來臨 你知道黃仁勳口中Agentic AI是什麼?

Computex(台北電腦展)甫落幕,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慧)時代正要開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此次在主題演講中,指出AI正從生成式AI進化為具備多模態理解與自主決策能力的Agentic AI,這類AI將具有推理、主動使用工具與其他AI協作的能力,在勞動力短缺的時代,將成為「未來企業的數位員工」,未來將是代理AI的天下。

輝達設台灣總部掀人才位移潮 國發會射3箭全力搶才

輝達(NVIDIA)選定在北士科興建台灣總部,國發會認為,將引發人才市場大位移,今年射出人才3箭,除了修正攬才專法,鮭魚...

就業金卡百國搶拿日本第3印度人數飆 韓國李多慧也有

全球競逐人才,國發會以就業金卡作為攬才利器,向國際招手。就業金卡上路屆滿7年成效顯現,日本擠進第3名,軟實力強盛的印度也...

本周台股/台股上有壓下有撐 法人:先降低持股等風向

剛落幕的COMPUTEX(台北電腦展)對電子股刺激失靈,台股上周平淡收場,加權股價指數以2萬1652點作收,周指數下跌195點,跌幅0.88%,周線翻黑,止步連5紅。成交量同樣不爭氣,五日均量只有3065億元,不過,若以一周價量表現來看,價量持平,表現不算差。台股漲不動,與指數逼近壓力區有關,向上是2萬2千點是整數關卡與年線及半年線壓力,追價買盤在等哪個進場時機?

輝達炒熱北士科建商「封盤」不報價 首購族還有位置嗎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宣布海外總部落腳北士科,這塊沉寂多時的重劃區瞬間成為市場焦點,房市熱度直線升溫。案場人潮湧現,有建案甚至「封盤不報價」。但這波熱潮背後,隱藏著一層冰冷現實,即該地區已沒有年輕人能負擔的小宅,主力產品動輒40坪起跳、總價飆上三、四千萬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