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關稅戰下 海外金融投資顯著轉向歐元區和大陸

北威國際集團13日發布最新調查顯示,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受訪企業在考慮於美國進行海外投資布局的比例下降,海外金融投資方面,美元吸引力也大幅下滑。調查報告指出,下半年要關注關稅風險延燒、全球資金流向重新洗牌及內需動能轉弱。
北威國際集團13日舉辦論壇「川普關稅戰因應策略」,並在會前發布「北威2025年經濟展望調查」,由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主持。
在詢問企業是否因川普關稅政策而改變原先的海外投資布局,以及哪些地區將成為下一波海外投資熱點。結果顯示,東南亞與美國仍是受訪企業最主要的海外投資地區,但分別下滑17.9%與6%,而墨西哥為本輪調查中成長最多的地方,從4.3%增加至16.7%,其次為中國大陸增長9.0%,從12.4%增加至21.4%。
各個產業領域中,製造業轉向最為明顯,對東南亞的偏好從64.9%降至 54.4%;對墨西哥由3.5%升至17.7%;資訊/科技業則持續聚焦美國(57.6%),反映其對科技資源與市場熱度的依賴。
在問到海外金融投資將有哪些市場可能取代美國成為投資首選,結果則顯示,美元雖仍居首位,但配置比例從今年1月調查時的83.3%高點大幅下修至44.9%,近乎腰斬,顯示市場對其政策與匯率穩定性疑慮升高。歐元區(從12.1%增加至35.4%)和中國大陸(從16.3%增加至31.8%)則受惠成為主要地區。
上述調查結果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金融業對風險轉變尤為敏感,選擇美國的比例自82.6%降至48.8%,顯著轉向歐元區(37.4%)與中國大陸(35.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受訪企業在投資布局和海外金融投資方面於調查中表示向中國大陸大量增加,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這在高關稅當中比較罕見,企業布局時會考慮關稅和匯率兩個面向,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理論上這種不確定因素增加,會造成企業投資布局大量改變,這也要再作進一步評估才會比較清楚,到底是反映短期的、感受的,還是實際布局,會是首先要看的。
劉憶如指出,2025下半年需關注三大風險,一是關稅風險延燒,企業對「跨國布局風險」需要重新評估,短期避險情緒高漲;其次是全球資金流向重新洗牌,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資金持續轉向歐元區與中國大陸;最後是內需動能轉弱,景氣與家庭經濟雙重下修,消費與投資意願同步受抑。
北威國際集團於4月18日至4月28日針對產學界及海外台商進行最新一輪經濟展望調查,回收435份有效樣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