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初步協議… 台灣鬆口氣 台廠壓力銳減
美中達成關稅協議,台灣學者認為美國想避免通膨、中國大陸希望救失業,彼此各有需求、談判意願很高。此結果對全球經濟是好事,台灣也可鬆口氣,因為大陸市場好轉對台灣出口有幫助,且大陸是美國最大貿易順差國還談到百分之卅,台灣肯定更低。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促成此次談判結果是美中都有談判意願,因為僵持下去都要付出很大代價。吳說,談判結果有一定合理性,因大陸去年對美貿易順差接近三千億美元,因此美對陸稅率高一點、陸對美低一點,何況百分之卅不見得是大陸廠商付,美國消費者、經銷商、代理商也要承擔。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也說,美中談出結果除了美國可和緩通膨壓力,中國大陸也有好處,因為大陸拉抬內需還要一段時間,必須維持生產必要進口品,以免出口引擎馬上停掉;美中談判好,至少中國大陸企業馬上會有訂單。
邱達生認為美對中課百分之卅關稅還是不低,且高於川普第一任對中的百分之廿五關稅,結果會壓縮大陸企業毛利率,因為美國廠商不會吸收百分之卅成本,大陸賣到美國商品向來是低價促銷,如何反映成本?最終可能中國有了訂單,工人也回來上班,但薪資變少,「毛利率降低了,但至少可救就業」。
兩人均認為美中談判成功對台灣是好事。吳大任說,大陸仍是台灣重要出口地區,如果大陸無法出口到美國,對台灣需求也會下降,台灣很多上市櫃廠商與大陸有重要供應鏈關係,美中恢復貿易將讓台灣間接波及部分下降。邱達生也說,中國對美國是順差最大國,如果可以談到百分之卅,其他國家不是會更好?台灣最後稅率肯定更低。
對產業的影響,大陸為全球電子代工業生產重鎮,大陸產能占比最大的鴻海優先受惠,仁寶大陸產能比重高達七成也可望突圍,廣達、英業達、緯創、和碩均鬆了一口氣。
業界人士指出,先前美國對大陸課徵高關稅,重擊原先利潤就不高的代工業,隨著休兵九十天,蘋果鏈與筆電鏈壓力銳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