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ONO被控7性犯罪 士林地院一審1罪判刑2年6月

麥當勞APP全球版新功能「手機點餐」台灣上線 點餐免排隊

人呢?立院一早開議唱空城計 韓國瑜怒了:請各黨團自重

搶運潮來了!貨櫃三雄唱多 台驊、捷迅、中菲行也沾光

美中關稅戰休兵90天,新一波搶運潮蓄勢待發。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關稅戰休兵90天,新一波搶運潮蓄勢待發。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關稅戰休兵90天,新一波搶運潮蓄勢待發。業內預期,未來三個月內中國對美國出口貨物將開始出現搶運潮,本周起運價將向上,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 (2609)、萬海(2615)本季營運轉強;台驊(2636)、捷迅(2643)、中菲(5403)行物流業者同步沾光。

受惠於搶運大潮預期性效應,全球前十大航商之一的以星(ZIM)12日美股開盤股價大漲逾20%。

台驊總經理顏益財昨(12)日於法說會指出,美國高度仰賴大陸進口產品,先前川普政府對大陸祭出高關稅,美國大型通路商已面臨無貨可賣問題,如今美中關稅戰休兵90天,接下來又將迎來傳統銷售旺季,勢必掀起美國大型通路商龐大補貨潮,進而推升運價。

台驊認為,今年影響全球海運有幾大關鍵,美中角力至關重大,目前看來,全球貨櫃輪最差的時間過去了。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大陸對美出口的貨量,占整體貨櫃海運運量近七成,過去一個月積壓的貨物將率先進入美國各大港口,考驗美國港口的消化能力,甚至船舶大舉湧入美國東西兩岸港口,也要嚴防發生塞港問題。

顏益財認為,美中關稅戰緩解後,運價從現在開始宣告止跌,即將上演反彈行情,回升力道會呈現逐周、逐月的上漲走勢,隨著美中關稅戰變化及訂單出貨速度同步走強。

對航商而言,唯有貨量增加,船公司才會恢復航班,即便現在出貨,各種調度最少要一個月,也無法立即調度,研判運價會跟著需求增加速度持續上揚。

7月9日也是影響貨櫃輪運價變化的另一個關鍵,美國對全球的關稅政策是否展延,都必須看川普臉色,全球貨量要急速增加的可能性不高,但需求會慢慢出籠,運價也會逐漸升高。

另一方面,全球海運市場變化太大,航商的態度跟過去完全不同,不會再因貨量太少就降價搶貨,三大聯盟可控的船舶數已達市場總量八成,小型航商就算降價也發揮不了效應,大型航商不會在成本線內大降價,至於運價漲幅則會跟著關稅變化變動。

美國 貨量 關稅

延伸閱讀

漲也大陸、跌也大陸!特斯拉股價衝高 市值一度重回1兆美元

中美展開經貿談判 陸學者:大陸不會比照美英模式

美中貿易戰熄火90天…陸學者指「轉1圈又回原點」 台商:恐是美暫退讓

美中關稅戰降溫鬆口氣 蘋果供應鏈區域製造趨勢不變

相關新聞

龔明鑫:台美深入合作 促成美國再次偉大

對於美國與中國大陸達成關稅初步協議,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天指出,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中,我國努力爭取最好待遇。經貿辦表示,大陸在談判期間適用的關稅高於其他與美談判國家,仍存在洗產地風險,美中後續談判發展需持續觀察。

數位永續高峰會台中登場 企業盼組「碳零團結圈」解決三缺問題

「2025 AI x ESG永續高峰會」昨在台中登場,面對淨零碳排及碳關稅挑戰,邀集學者與企業代表探討交流。台旺國際開發...

黃奎博:美台關稅談判 台灣無籌碼周旋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稅談判達成結果,對尚在進行中的美台談判,有無可借鏡的教訓?學者悲觀表示,台灣的量體原就低於大陸,近年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更形同向美方一面倒,沒有任何可叫牌籌碼,而「川普總統不是個有憐憫的人」。

ETF搶購潮藏配額亂象 銷售員出面檢舉金管會如何收拾?

國內ETF(指數型股票基金)IPO競爭白熱化,滋生市場亂象,更引發基層理專和證券營業員的激烈反彈,迄今已有3000名基層人員在社群平台上加入抗爭行列,金管會已對券商、投信、銀行等和ETF的IPO有關的業者展開調查。銀行理專、券商營業員的「IPO責任額制度」早已行之有年,為何此時爆出爭議,到底真正的導火線是什麼?

地緣政治下的太空經濟 台廠如何在供應鏈中突圍?

編按:2035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到達1.8兆美元,年均成長率遠高於全球GDP成長速度;各國每年發射上百顆國防衛星,用於偵察、通訊,又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地緣衝突從地表延伸到宇宙。聯合報數位版每周推出「解密太空」系列,帶讀者理解新太空時代全貌,以及台灣在全球太空布局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對等關稅緩衝期將結束 三大債市持續淨流入

受惠於貿易協議前景樂觀以及部分區域政策支持,債券市場在經歷先前震盪後,近期表現回穩並吸引資金顯著回流,資金回流動能增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