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月退俸破十萬…若軍消公教也跟著上調有何影響?離職率高、資金缺口擴大

示意圖。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示意圖。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立法院三讀通過調整最新的「警察人員人事條例」,預計將退休警察未來的月退俸越調越高,所得替代率直接往上拉回到八成。回顧過去比較關鍵性的一年,就是2018年,當時政府進行大規模年改,年改前的退休金是本俸金額的兩倍再打75折,不過2018年開始,每年持續調降1.5%,預計在2029年降到60%但退休金不低於33,140元。

如果你看不懂什麼是所得替代率,簡單說,你在職工作收入是十萬,退休領九萬,那麼這個所得替代率就是90%,也就是說工作賺多少,退休能從退撫機構拿到九成的收入,而當前因應退撫基金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影響,於是政府在2018年拉高在職工作者的提撥率,也同時大砍退休族的退休金,因此當時還爆發軍警消退休族的抗爭,而筆者在2018年從軍中退伍,正好也是第一波受災戶,印象算是深刻。

回到這次拉高退休警察退休金的情況,拉高所得替代率合理,但降低也合理。拉高當然是因為政府承諾給公務人員的退休保障,加上通膨加劇,造成生活費上升,不過如果降低了,考量退撫基金縮水風險以及永續經營,降低所得替代率當然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支出變少了,未來數十年以後的退休族才有機會領到退休金,否則勢必會迎來二次年改,至於本次立法院拉高警察所得替代率變高則會有幾個影響:

1.資金缺口擴大:第一年就可能會產生數十億到百億以上的缺口,加上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大家越活越久,錢也越領越多,這會加速基金消耗。

2.相關退休族反彈:這次只針對警察拉高所得替代率,接下來肯定會引發軍人、消防、教師、公務機關的骨牌效應,各族群都開始要求所得替代率拉高,當然勞工也會加入爭取,每個退撫基金都會開始加速損耗。

3.離職率更高:還在職的人,甚至還沒畢業的學生,如果看到年金將倒,努力加薪都變成更高的退撫機構提撥率,但退休族卻越領越多,當然也會讓在職的人失去信心。因為在職的想走,未來的生力軍也不願意加入,繳錢的人當然又會更少,這就會出現死亡螺旋。

目前退撫基金情況又是如何?

根據退撫基金年報顯示,目前整體資產已經突破兆元大關,而上面就是最新的資產配置圖,投資股票還是主力,佔整體約六成,這包含委託投信經營46.44%以及自己操作14.51%,另外債券則是兩成左右,其餘兩成為存款及票據,不過那個債券可不是國家公債,而是公司債,因此這樣的債券本質上還是跟股市高度連動,因為債券資產及違約情況也會隨著發行公司而起伏,嚴格說起來,退撫基金高達八成的部位都跟股市相關。不過根據最新精算報告顯示,年改之後,也只能撐50年左右,而且根據精算,潛在財務缺口高達1.8兆元,所以年改並不是永久之計,而且這個缺口還超過總資產1兆元。

再來看看退撫基金自己買的股票,最新數據顯示,股市部位有39.56%都是台積電,而台積電債券也買了8.36%,所以要說投資分散也有點說不過去,因為跟台積電有關的股債部位都不小,再來是其他一票如鴻海、聯發科、廣達、奇鋐、日月光投控都是電子股,剩下金融股則有富邦金、中信金,除了中華電具有避險成分之外,等於退撫基金都重壓在電金族群。至於委託投信代操,這邊就不細說了,你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基本上也是跟退撫基金自己操作一樣,每一家都買台積電以及電金相關族群為主,換句話來說,台積電等於也決定了退撫基金的命運,上漲大家就有飯吃,下跌就等著被年改!

如果再從新聞媒體來看,其實你我都很清楚,少子化問題嚴重,造成在職軍公教的壓力更大,因此很多人不是因此過勞而失去生命,以筆者在部隊所見所聞及經歷,因公殉職的情況絕非少數,更不用提到警消人員面臨第一線的嚴峻挑戰,大家都看在眼裡,即便能安全下莊到退休,身心靈多少也會產生一些永久性傷害。直接看看近十年的退休、資產人數,在2018年的大年改之前,很多人眼看退休金要被砍,就趕緊「下車」,不過年改祭出綁人的手段,讓在職人員延退、少領,才暫時壓抑住離職率,不過疫情後的離職率又開始拉高,加上通膨問題,社會企業薪資更具競爭力,因此2021年到2023年再度出現離退潮,尤其是軍職人員更是血崩,從年改前的每年退伍一萬人,2023年來到一萬六千人左右,而公務人員及教師也出現體系瓦解。

這是可怕的地方,因為年輕在職者已經不管什麼退休金了,未來十之八九領不到,還不如回到社會賺取更高的薪資報酬,至於屆退者也持續離開,這等於退撫基金出現收益縮水、支出擴大的蠟燭兩頭燒,請問誰還會在乎退撫基金?

「退撫基金倒閉」的定義是什麼?

再來要提到的就是倒閉,媒體常常「恐嚇」說退撫基金會倒閉,但其實不然,這個倒閉其實是指「負支出」,從近十年的情況來看,這樣叫做倒閉嗎?肯定不是。我們更細部觀察整體退撫基金的收支,2014年整體收入是8,615億元,支出是4,437億元,結餘是4,178億元,而年改後的首年2019年,結餘是3,205億元,所以重點是結餘變少,而這些結餘都是現職人員為了未來退休所提撥,至於財政缺口就是在說這些未來退休族到死亡期間,政府要支付的退休金過多而無法支應,這並不是「倒閉」。

分開來看,基金收繳每年大概以1,200億元的速度成長,這個當然是逐年拉高提撥率的貢獻,至於基金給付則大概以1,000億元的速度擴大,等於結餘越來越少,卻要奉養高齡化的退休族群。2023年收入是1.63兆元,支出是1.27兆,而退撫基金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從不到5,000億累積到現在,才剛剛突破兆元,重點是台積電還大飆漲,如果台積電不漲了又崩盤怎麼辦?

前面看的是整體,這邊我們再細看公務人員的收支情況,這就很明顯了,2019年軍公教繳了738.14億元,但支出卻高達902.75億元,這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數學統計你應該就看得懂,就是虧損狀態。不過在年改之後的幾年,終於在2021年獲得改善,收入總算大於支出。

2021年到2023年的支出佔比收入比例分別是90.58%、87.13%、83.58%,因為年改同時針對在職加薪,也砍了退休族的月退俸,才開始轉虧為盈,2023年結餘有200億元。所以如果是很短線的來看,當然會覺得去年多賺200億元,乍看之下,提高警察退休金,不過長期來看,當退休金的支出越來越高,收入越來越低,這才是最大的麻煩點。

警察所得替代率提高不用怕?

最後,回到警察所得替代率提高的議題,其實這無異於提前加速年改的腳步,好比政府先前是月光族,終於痛定思痛決定縮衣節食,甚至跑去努力兼差賺錢,總算省了一點錢,也存了一點錢,但又準備花光,如果警察新的退休金制度真的啟動了呢?不用怕,真的不用怕,參考當時年改後的軍人退撫基金,由於現役軍人提撥實在太少,面臨基金縮水,於是政府直接挹注千億資金,軍保瞬間復活,所以不管是什麼退撫基金,解法已經示範過一遍,舉債挹注即可,但更深度的問題點是,舉債將造成市場熱錢更多,通膨持續擴張,未來月退俸有十萬,但基本薪資會不會變成十五萬呢?隨著市場熱錢變多,政府又不斷舉債,我想,這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警察月退俸破十萬!軍消公教也跟著上調對我們未來有何影響?

所得替代率 警察 軍人 軍公教 退休族 退休金

延伸閱讀

手上2支ETF…他75萬儲蓄險到期想全押006208 網見「這檔」意見兩極

0050調降內扣費用…006208主打優勢被比下去! 投資人喊:富邦快跟上

力積電去年12月虧損2,000萬元 每股淨損0.01元

力積電(6770)「漲停」停不了…12月每股淨損0.01元!網:低調年後超車聯電

相關新聞

政治不追求真相而是選票!免費福利越多、代價越高:通膨讓窮人付出最多

政治上,政府「免費」提供各項全民福利這種成本高昂的提案,對有些選民來說可能非常有吸引力,因為有人認為—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政府增加的成本是由向「百萬、億萬富翁」徵收更多稅收來支應的。 從社會正義的角度來看,有些選民或許會認為這是合宜的結果,但合宜性無法排除可行性的問題。 政治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選票。 對政治人物而言,只要大部分選民相信這些辭令,他們就成功了。 但是,從公眾角度來看,既然「百萬、億萬富翁」不一定會乖乖配合,政府免費大放送的福利政策成本會由「百萬、億萬富翁」所繳的稅來吸收的這個說法,就是一個非常需要實證檢驗的立論。 那些以為自己從政府拿到的「免費」福利是由別人買單的人可能會發現,由於通貨膨脹,最後為這些福利買單的人是他們自己。

稅率提高一定能多收錢?有錢人不是綿羊等著被剃毛:冰島減稅後反而多收

儘管「富人」財富的沒收與重分配政治上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實際上能實踐多少,取決於「富人」有多麼像棋盤上的棋子般任人擺布而不會有任何反應。 如果「富人」能預見重分配政策並做出反應,政策的實際成果可能將迥異於預期。 在絕對君主制度或極權獨裁的國家中,政府可以毫無預警地突擊,對經常被當做沒收對象的「百萬、億萬富翁」實施大規模的財富沒收。 但是,在民選政府國家,沒收性課稅或其他形式的沒收規定在付諸法律落實之前,必須經過公開提案,隨著時間過去向選民爭取足夠的政治支持。 如果那些「百萬、億萬富翁」對所有動靜不是漠不關心,就很難對即將臨頭的沒收和重分配政策全然無所知覺。我們也不能假設他們會像綿羊一樣,乖乖等著被剃毛。

國泰世華看Fed優先穩定通膨 估今年有降3碼空間

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按兵不動,展望後市,國泰世華銀行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讓Fed陷入面對經濟衰退和通...

資遣費是「對失敗的豐厚獎勵」?學者:結束雇傭關係跟離婚差不多

對許多人來說,高層薪酬中最令人髮指又難以理解的是,為了打發經營不善的執行長所支付的遣散費,往往高達數百萬美元,亦即所謂的「黃金降落傘」。例如《華爾街日報》就曾報導,二○○七年,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執行長獲得了「超過一億六千萬美元」的「退休金」,還將這筆錢稱為「對失敗的豐厚獎勵」,因為美林證券在他的領導下,在抵押貸款的相關交易中損失了七十九億美元。

公司高層年薪千萬很誇張?學者:1個好決策就能為公司少花上億冤枉錢

公司高層的高薪,尤其是執行長優渥的薪酬,引起了大眾、媒體、政界的許多關注—遠比職業運動員、電影明星、媒體名人、其他高收入群體類似或更高的薪酬受到更多的關注。二○○六年,重要到足以列入標準普爾指數(S&P 500)的企業中,執行長的年薪中位數是八百三十萬美元。雖然那顯然是多數人收入的好幾倍,但高爾夫球好手魏聖美(Michelle Wie,一千兩百萬美元)、網球名將瑪麗亞.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兩千六百萬美元)、棒球明星艾力士.羅德里奎茲(Alex Rodriguez,三千四百萬美元)、籃球巨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三千九百萬美元)、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一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收入都遠遠超過那個數字。57 即使是年收入最高的執行長(年收入七千一百七十萬美元),58 也不及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三分之一。

中產階級真的消失了?學者駁斥「謬誤」:有錢人跟窮人的財力都增加

一種根據收入統計資料常見的警訊是:美國中產階級的規模正在縮小,社會上很可能只剩下一小部分富人及大量的窮人。但中產階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最簡單的統計錯覺之一,就是把中產階級定義為某個固定的收入區間(例如年收入四萬到六萬美元),然後算出多年來那個區間內共有多少人。 如果選擇的區間位於收入統計分布的中間,只要收入分配的中點不變,那可能就是個有效的定義。 但是,誠如前述,儘管很多人竭盡所能想以統計資料顯示收入看似停滯不前,但實際上多年來美國人的收入一直在成長。 隨著這些年收入的統計分布向右移動(見下頁的圖),那個收入範圍(原本位於分布的中央)內的人數減少了。 換句話說,在一個收入水準不斷提高的國家,當「中產階級」的定義固定不變,中產階級的人數就會減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